郑献君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3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效果备受关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行为。在小学阶段,作为班级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负责人,班主任在培育学生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角度出发,围绕小学生品德培养路径展开研讨,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
引言
在学校的基础工作中,品德教育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同时,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有效落实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在贡献社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小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为小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根据小学生需求和特点进行品德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表现出新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为了提高品德教育的实际成效,班主任需要探索与分析小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将其作为根本出发点,有计划地采取针对性的品德教育,致力于培育小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首先,作为班级中的管理者,以及和小学生接触极为密切的人,班主任应该付出一定的时间,用心了解班级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性格特点等方面内容,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为每位学生制定成长目标和教学计划。其次,班主任还需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品德行为,针对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采取面对面、耐心引导等教学方式,帮助与鼓励学生走出心理阴霾,摒弃不良的品行,并逐渐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促使学生身心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学校需要注重对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文明、和谐、平等的氛围。在班级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对班级氛围的营造,使班级更加有凝聚力、亲密友好,在这样的校园和班级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最后,为了深入了解与帮助学生,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村子的心理问题与困惑,对学生自强、自我意识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基于教学方法革新的品德培养
(一)借助经典案例培育品德
一般而言,经典案例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分别为榜样和反面案例。小学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普及榜样案例,了解优秀人物的良好品行和卓越贡献等内容,来影响并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通过讲解反面案例,让学生了解典型的犯罪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并让学生意识到品德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养成良好品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当下热点的热点话题,比如理性消费等,鼓励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自我观点的表达,并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普及先进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先进文化的方向,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班主任还要为学生讲解社会上存在的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明确自身是否存在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发展情况,对学生各方面的行为展开循循善诱的引导与规范,有效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真理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与感染,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二)利用多媒体讲品德故事
一直以来,道德都受到了推崇与提倡,儒家和道家思想都强调人的道德发展,并将其作为人生的至高境界。换句话说,在做人方面,道德属于最基本的准则,若想真正拥有道德,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知识的传播速度,还丰富了教学方式与资源,有助于品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下载一些有关名人轶事的视频、音频等素材,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呈现,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体现出的优秀品德,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良好品德将其辅助与实践行动中。
三、基于家庭教育理念的品德培养
在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家长自身不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在小学生的学习方面更加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重要的品德教育,将一定程度阻碍小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提升学生家长的道德观念意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家长的品德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班主任要将对学生家长的培训重视起来,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错误思想观念,树立家庭教育理念。这样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营造亲密的亲子关系,利用亲情的途径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帮助与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都需要家长利用聪明才智,耐心激励孩子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家长对于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家长也需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启迪学生努力学习,并潜移默化养成高尚情操。当学校和社区组织道德培训时,家长需要积极报名参加,在提升自身品德的同时,与其他家长互相沟通与学习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深化学生品德教育。
四、结语
综合而言,在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的小学时期,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对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班级教育效果提升的有力推手。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结合当下小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借助多媒体呈现有关品德的经典案例,引导家长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影响,家校合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慧雅.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30-31.
[2]马卫标.塑品育德行知一体——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90-91.
[3]黄学尧.浅谈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的策略[J].读写算,2019(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