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兆欧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梅州 514400
摘要:为了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实践经验的积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社会实际,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丰富内心涵养为目的的课程。该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文化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该课程的开展,实现了对学生实践活动兴趣和参与动力的有效激发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应努力探究该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积极优化课程教学策略,以此确保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提升,推进我国小学教学事业发展。
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小学生层面
通过实践证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正常情况下,小学时期的学生都拥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生活实际经验,知识面认知狭窄,以至于他们无法对自身以及社会有全面认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正好弥补了传统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了小学课堂到社会课堂的引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实际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小学教师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出,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要求有了新的提升,这有利于推进我国小学教学事业发展。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教师一直都是学习的引导者,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这一教学概念,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成功占据了学习活动主体地位,而老师则需要在一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每节课堂教师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主题,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教学素质的考验。
3.学校层面
每个学校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都应融入学校教学文化和经营理念,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将学校的服务意识凸显出来,进而方便学校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
1.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学综合时间活动时,要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及课程参与体验感作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基础,以确保充分激发学生的时间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感。趣味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色之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内容时,可结合校本课程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添趣味性环节。例如,将围棋、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相应运动项目的学习。
2.凸显综合实践活动合作性,强化集体意识与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以此实现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集体活动环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实践活动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合作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感受到个人存在对于集体的价值。学生在这过程中能够积极的迎合集体,团结一致,将团队力量发挥到最大,从而实现对团队的深刻理解。
3.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实践活动,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教师若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就应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开拓时间渠道,帮助学生实现文化素质的提升。举例说明,把我国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明显的节日特征和节日习俗。为了让学生对相关节日文化有深刻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共同为学校环境做装饰,例如张贴中秋宣传海报、绘制中秋板报、通过学校广播站播放中秋节日歌曲等等,举办活动也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秋文化知识的方式。为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创办中秋晚会,并在晚会上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节日来源和文化内涵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中秋文化的内涵,了解中秋文化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精神也有积极作用。除上述内容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当地的文化习俗,引领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文化实践活动。举例说明,就广州地区的教师而言,可以将当地的广府文化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光伏文化是广州地区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其特色鲜明,文化展示形式诸多,如广府文化戏曲、美术工艺作品、剪纸年画等等。教师将这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让学生实现对广府文化精髓的深刻感悟。
4.注重实践活动可操作性,强化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该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活动资源,并将活动资源转化为实践活动主题。举例说明,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劣,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当前人们讨论的热点。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开始在我国各个城市开展。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将白色污染主题引入到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探讨白色污染的危害,同时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对于避免白色污染想法和看法,或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于白色污染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该主题活动中不能缺少的内容是对垃圾分类的普及,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同时告知学生有关环保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创新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勋章的创作,利用生活废物制造一些有创意的勋章,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教学目标,紧抓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52.
[2]陈春红.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与创新[J].名师在线,2020(36):47-48.
[3]刘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