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小学
【原题呈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十一第69页第14题。
.png)
(图1)
这是一道打“*”的发展题,要求学生从稍复杂的直观图中最大限度地找出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与有序思考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找平行四边形的的个数错误较少,但找梯形错误率极高。很多学生甚至在教师讲解后仍然“只知其结果,却不知其所以然”。
究其原因,直观图中复杂的线段干扰了学生的观察,使原本清晰的梯形特点变得模糊;学生在寻找梯形的过程中一时找不到一条清晰的路子,着实考验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基于此认识,为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能有序地数图形,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笔者尝试了如下教学。
【教学描述】
一、感悟特征,抽象本质
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回忆图形特征后,引导学生一起寻找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再请学生分别来指一指。至此,解决“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学生就比较轻松了。
二、找准起点,突破难点
关于“图中有多少个梯形?”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显得就比较零乱了。
师: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汇报更清楚些呢?
(生陷入了沉思)
师继续启发: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梯形分一分类再来数呢?
师边说边在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上标上1、2、3、4、5、6(如图2),梯形
是不是由这些三角形组合而成的?
.png)
图(2)
师:请你再来试着数一数。
生:123、456、1234、3456、123456组合成5个梯形。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还有12345、23456也可以组成梯形,一共有7个梯形。
生:不对!还有234和345两个梯形,一共是9个梯形。
(余生都发出“嗯,是的是的”的声音。)
师:我还是觉得这样数有点乱,谁能数得更清楚些!
生:123、1234、12345、123456、234、23456、345、3456、456共组合成9个梯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就是先从1号三角形开始组合能组成4个梯形,再从2号三角形开始组合能组成2个梯形,3号三角形开始能组成2个梯形,4号三角形开始能组成1个梯形,这样加起来一共是9个梯形。
师: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吗?(余生都点头同意)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生:我是按三角形组合的个数来数的。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吗?
生:我是按三角形拼的个数来数的,从1个开始,最多到6个,1个和2个拼的都没有,3个拼的有123、234、345、456共4个梯形,4个拼的有1234、3456共2个梯形,5个拼的有12345、23456共2个梯形,6个拼的有123456共1个梯形,这样加起来一共是9个梯形。
师:除了上面用组合的方式来数外,谁还有其他的数法吗?
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你们发现这些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在哪儿吗?
师:如果我以HG做梯形的下底,你们能找出多少个不同的梯形?
生:有3个,ACGH、BDGH、ADGH
师:这幅图中除了以HG做梯形的下底,还能用谁做下底呢?
生:GF!
生:HF也能做下底!
师:那我们再分别来数一数这样的梯形有几个?
……
三、建立模型,迁移应用
出示一道拓展延伸题(如图3)
.png)
图(3)
师:你能有序地数出图中有多少个梯形?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吗?
生:3个梯形,3个平行四边形。
师:分别是哪三个?请你来指一指。
生:梯形有ADGF、BEGF、AEGF,平行四边形是ABGF、BDGF、CEGF
生:梯形还有一个CDGF。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用组合的方法来数,发现有6个梯形。
师:是啊!只要我们有序的来思考,一些十分隐蔽的图形我们也一定能把它找出来……
【实践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一、科学分类——拓展有序思考的空间。
数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由于图形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求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在上述“找梯形有多少个”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样数的?”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基本图形组合的方法给梯形分类,并通过对话不断优化分类方法,开启了学生有序思考的大门,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有序的思维渐进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有序表达——提升有序思考的效度。
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交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表达。上述找图形个数的习题教学中,通过“怎样汇报更清楚?”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说话要有条理、排列要有顺序。应用有序思考的策略不仅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疏通了思维的瓶颈,而且丰富了有序表达的形式,学生在不经意间建立了已有知识和未知的对应关系,注重了知识的“正迁移”,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