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成长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李丽华
[导读] 我是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而崇高,也领悟到了教师肩上的重担及教育旅程的艰辛而漫长。
        李丽华
        咸阳兴平市桑镇双山小学  陕西  咸阳  713103
        我是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而崇高,也领悟到了教师肩上的重担及教育旅程的艰辛而漫长。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专业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因此要做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我们必须得努力学习,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学识与素养,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更新观念,力争做一位适时优秀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在一书中提出: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有自信自强、能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收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同时也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认为这是新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阔的人文视野及深厚的教学功底,而这些都离不开读书。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丰富了知识视野,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只有读书才能补足精神食粮,充实大脑,装满智慧,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素养;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

读书好处多,为了自己,为了学生,也为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勤读书,勤学习,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然习惯。所以我建议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永远陪伴我们成长。
        书海茫茫,学海无涯。教师应读哪些书才能有助于自己教学相长呢?我想应首先选择这三类书:教学用书,经典名著,文史类书籍。
        熟读教学用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课前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参 ,熟悉课文内容,先与作者心灵交流,做好阅读感悟记录 ,根据自己对课文深度理解,确定好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多读课文,边读边谈自己的感悟,通过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师生互动交流,启发学生畅谈感悟体会,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 。学完学生再去用心读课文,让其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把学生思维由课内拓宽到课外,让他们吸收到更丰富的精神养料。这节课才完满达到了教学目标。
        细读经典书。教师读书还应读些有利于教学的专业性的书籍,如《给老师的建议》、《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等,读这些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夯实深厚的基本功,结合实践,把握教育规律,熟悉学科知识体系,为教与学的配合搭好桥梁,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搭好桥梁。
        泛读文史书。面对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渊博的知识,满足学生需求,才能左右逢源驾驭课堂。就必须多读些人文历史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总之,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怀。唯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