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中游戏选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童诗媛
[导读] 学前教育是启蒙幼儿思想,引导幼儿言语和行为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童诗媛
        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学前教育是启蒙幼儿思想,引导幼儿言语和行为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立足于游戏的设计,分析学前教育游戏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学前教育游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发展儿童的智力体力和思维能力,构建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选择;重要价值;基本原则的
        引言: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一些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会更加强烈。对此,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引入趣味性的元素,帮助幼儿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顺应幼儿的生长天性和认知规律,为他们设计出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当注重游戏的教育意义,不能只是盲目的凸显出课堂的趣味性,而是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力。
        一、分析学前教育游戏开展的重要价值
        首先,游戏依然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其自身的发展功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肯定。虽然幼儿参加游戏是抱着玩耍和娱乐的目的,但对于教育者来讲,游戏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他们可以设定游戏规则,掌握好游戏的纪律,控制游戏进程,并辅之以奖惩机制,来规范幼儿的言行,让幼儿的身心发展符合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他们会在更加生动且活泼的氛围下,感受到知识的熏陶和滋养,迸发出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积极性。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学前教育游戏的开展,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幼儿来讲,都是双赢的局面。
        其次,游戏的开展与课堂教育的发展方向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相较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讲,学前教育具有更加明显的特殊性,针对的是幼儿所处的年龄层次,这也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必然要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游戏元素,这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也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经验和直观体验,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氛围死板沉闷,必然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那么必然就无法发挥出教育的功能。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游戏和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两者的目标相同,且方向一致,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互相配合。
        二、分析学前教育游戏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前儿童需求为导向
        学前教育游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游戏规则,其次是游戏环境,最后是游戏材料,这三方面内容的设定都需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相适应,也要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师应当以学前儿童的心理期待为导向,认真考虑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讲,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应当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小班儿童的年龄是3~4岁,他们的理解能力是较为有限的,如果教师设计的规则过于复杂,不仅会阻碍游戏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会打击儿童的积极性。

大班儿童的年龄是5~6岁,他们的智力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教师设计的规则过于简单,也会剥夺儿童的乐趣,无法让儿童感受到挑战。中班儿童的年龄是4岁到5岁,他们的智力水平发展处于中等阶段,所以教师也应当合理控制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已知中最为恰当。另外,游戏环境空间的大小也需要与儿童的体力相适应,要充分照顾到儿童的活动能力,并且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满足儿童思维延伸的需要,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游戏的时候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小班儿童来讲,应当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体能的消耗上。而且,教师也需要根据大小班儿童的区别,控制好活动的时间和评测,要适当延长大班儿童的单位游戏时长,降低游戏的频率,小班单位则反其道而行之[1]。
        (二)坚持与学前教育的深度结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区别都是尤为明显的,两者泾渭分明,而且设计的目的也有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仍旧把游戏当做学前教育的辅助手段,更多的是把游戏看作满足自身教学需要的工具,忽略了儿童的发展需求和情感体验。这也就导致,创造性的游戏只能娱乐儿童的精神,规则性游戏只能发挥出教学的辅助作用,这就与游戏创设的原本目的产生了明显的冲突。对此,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打破思维定势,要注重儿童智力,能力,思维,体能等多种素质的发展,要把游戏的设计与学前教育的主体内容有效联合到一起,推动两者的相辅相成,在融合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是较为有限的,教师要想引导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就需要在游戏设计的时候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从儿童的现实需要出发,引入非游戏的元素,设计出更加趣味的游戏内容[2]。在这里,教师既可以单独取材于生活,也可以从生活中筛选材料,也可以实现多个方面的生活化设计。之所以要执行这一操作,主要是因为,生活化游戏能够让儿童理解稍微复杂的游戏规则,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生活化元素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熟悉感和亲近感,他们会快速融入到游戏氛围中去,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指导。另外,生活化元素的结合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简化游戏设立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儿童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懂得讲礼貌,讲文明。再者,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前教育的游戏进行划分。首先,教师可以从游戏的目的出发,设计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其次,教师可以从儿童的年龄出发,设计模仿类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等。
结束语
        总的来说,持续性推动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启蒙幼儿心智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幼儿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儿童需要的分析,内容的结合与创新,生活化元素的筛选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学前教育游戏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推动儿童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课堂实践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参考文献:
        [1]赛依达·要尔达西. 采茶小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探究[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2]王凯莉. 教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