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蓉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加以定性:“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其中强调“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油樟文化是四川宜宾的乡土特色资源,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发乡土资源,将油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创意实践中,利用学科融合的理念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美术课堂音色和谐。
关键词:油樟文化;小学美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意
前言: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整合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这一实践研究逐渐成为教学常态,也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油樟文化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性特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易于操作,直观生动,美术教师围绕本土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引领学生们发现油樟文化之奇,体会油樟文化之魂,创造油樟文化之美,可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程资源开发要求
美术教师以多种主题多种形式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弥补传统教材中的不足,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美术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性作用,鼓励学生根据本土资源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意实践活动,根据本土资源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美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积极开发乡土资源,从乡土资源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可以不断深化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利用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美术教师需要以创新意识指导美术教学工作,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改进在以往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从而促进美术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乡土文化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很多小学生的父母从事跟乡土资源息息相关的工作。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地域特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换一种角度审视生活中的地域素材,增加学生的内在体验感,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欲望。地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内容和地域文化,学生们加深了解家乡文化的过程中会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挖掘香樟文化的教学价值,探索与美术课堂结合点
(一)挖掘油樟树的艺术造型美
到2019年宜宾的油樟树有大概5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七成以上,被称为“油樟王国”。油樟树树形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四季常青,常被人们用于园林绿化。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万亩错落有致的油樟林迎风浮动的画面,呈现油樟树倒映到河面上的树影,展示越溪河畔唯美的山林景观,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油樟树的艺术造型美。美术教师挖掘香樟文化产业园带来的视觉感受,带学生们观摩油樟湿地公园、油樟风情小镇、油樟文化艺术作品等,可以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学生眼界。
(二)从油樟文化产业挖掘教学内容
油樟树全身都是宝,油樟树的木质柔韧,纹理致密,气味芳香,油樟树制作的家具和根雕品质上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美术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油樟树制成的家具成品,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设计家具成品;樟树的熬制的樟油是日化、香料的重要原料,美术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熬制樟油的工艺,让学生们根据香料的形状和色彩进行临摹和绘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樟树叶被提炼后可以制成肥料和燃料等也是教师挖掘的点,美术教师让学生围绕樟树叶展开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教师把油樟文化的各要素进行细分,引领学生们探索深层的油樟文化艺术价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劳动技能。
(三)传承和发扬油樟文化
美术课堂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立德树人则是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美术教师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把核心素养根植于乡土文化历史土壤中可以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美术课堂上把油樟树雕刻传统技艺进行深层挖掘。将手工艺茶盘、茶台、工艺品、摆件、玩具等各种艺术造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会欣赏传统文化艺术样本,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文化启蒙教育,让学生将油樟文化的民族之魂根植于心中。
二、油樟文化和美术课堂结合的创意实践
(一)学科融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
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音乐老师协同美术教师把握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带学生借助音乐欣赏美术作品,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在学习美术的活动中用音乐进行铺垫和渲染,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共同作用,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们活泼好动、认知尚浅,较容易对生动、形象的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乡土童谣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启迪学生心灵,让美术教学变得声色和谐。有关樟树的乡土童谣记载着一代代人的童年美好生活和梦想,也是童心童趣最生动的表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渗透童谣儿歌传唱的内容,让学生再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例如,美术教师把蔡海波作曲的儿童歌曲《神奇的香樟树》引入美术课堂中,让学生根据“童话绿山谷。山谷有佳木;千年古香樟,魏巍擎天柱······”中的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词内容进行绘画,让学生有感而发,融情与美术创作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香樟文化背后有各种动人的民俗故事,有辛勤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各种生活情境,还有以香樟文化发生的各种人文故事和文学作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符合小学生学情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美术教师可以把“油樟女王”让万亩荒山变成“金山”的故事情境引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油樟文化地家里生了女儿会种上油樟树待她出家就做个香樟木箱作为嫁妆,这类小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将日本著名儿童诗人五鹿悦子的《原野上的樟树公寓》绘本故事引入美术课堂中,给学生们播放绘本故事中的画面,配上温柔舒缓的音乐,让樟树公寓里人们善良温暖的小故事打动学生,让学生们在声画结合的情境围绕相关故事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三)美术活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美术教师围绕香樟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越溪河、母猪河、仙鹅湖等油樟湿地公园中去进行“乡村教育”,让学生们体验香樟文化带来一系列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围绕香樟文化主题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绘画主题竞赛活动,让学生们以赛促学,以学促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美术教师让学生以“香樟文化给我的家乡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为主题进行亲子绘画比赛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跟家长进行交流和分享,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去香樟文化产业园进行实地调查等活动,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感受到香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益处,让学生形成爱党、爱家乡、爱祖国的文化认同感。
结语:让纯净馥郁的香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可以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美术魅力。音乐教师可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美术课堂音色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