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友
文成县巨屿镇中心学校 325302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计算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初中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作业训练,可以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找到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并加强训练。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分析小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优化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表示,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设计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于重视教学成绩,课堂之外会增加很多数学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数学作业有抵触心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意义
由于数学课堂时间有限,仅仅几十分钟,再加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单纯依靠课上时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因此要借助数学作业的力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相当于重新温习一遍课本知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及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并加强这一块内容的训练。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锻炼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就会逐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量过多,忽略学生差异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依然坚持“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试题练习,提高数学成绩,显然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量过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抄袭现象频频出现,数学作业完成质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坚持“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些数学作业难度较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形式过于单一,不切合实际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过于单一,跟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内容相似,题目设计没有新意,对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对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效果不大,学生只是机械性完成作业内容,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这种单一的数学作业训练,严重脱离了日常生活,不切合实际,学生习惯于按照例题的思路做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优化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目标,针对性训练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性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注意合理性,避免“题海战术”,适当增加数学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习运用计算法则准确计算相关的数学题目,科学设计数学作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数学作业的难度系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二)形式灵活,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形式过于单一,并且缺乏新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作业设计的灵活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中增加趣味性内容,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丰富作业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借助信息化技术,更加生动呈现数学作业,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设计数学作业,比如填空、选择、画图等都可以,并且运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数学作业内容,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数学题目,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切忌“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出有层次的数学作业,让同学们在经过数学作业的训练之后,都能有效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且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加强基础性数学作业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弹性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两个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第一个层次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题或者判断题,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情况;第二个层次可以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动手操作。
(四)结合实际,将课本知识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文化,因此教师设计数学作业也要注重实践性,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找出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数学题目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将课本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结论: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为初中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科学设计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针对性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课本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政武.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128-129.
[2]吕舟燕.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自主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探究[J].考试周刊,2020,(7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