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实践养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黄璐
[导读]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
        黄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培养小学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我们要认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实践方法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礼仪知识的传授、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需要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文明礼仪的实践过程,发生在校园的一言一行中,也体现在家庭社会的点滴里。文明礼仪的养成作为育人行为习惯的培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的积极培养,更需要家庭的重视,社会的支持以及发展迅速的网络的积极参与。
一、文明礼仪
         (一)文明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二)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三)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
二、文明礼仪实践养成现状
        在我国,传统上就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被儒家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从“克己复礼”的古人教育诉求到改革开放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礼仪教育,再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的相关指出。但是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的形式与方法往往简单错误:一是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教,口头上的教育,或者偶尔的礼仪讲座可能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真正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二是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少先队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和训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常见但效果却有限。
三、文礼礼仪实践养成的方法
         (一)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1.学校教育认识不到位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文明的创造,我们慢慢忽视优秀的传统文明,历史。更多的精力放到今天快速被消费的新闻。文明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在慢慢被遗忘,那一套“繁文缛节”经过一次次的省略,到现在的所剩无几。当下再次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试着回到历史上对于礼高度重视的年代,不一定说按照当时的方式去进行礼仪活动,但必须逐步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当下依然不可或缺,或者说显得更为重要。


         2.班级常规、学科渗透教育
        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限于班主任的常规教育,育人课的教育,品德课的学习,也不把文明礼仪的习惯培养单纯认为只是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可以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把文明礼仪带到每一堂常规课,带到学生的每一处生活细节。
         3.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生处在身体和思维习惯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是学生在学习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所以学生文明礼仪实践养成,需要自身素质优秀的一线教师作榜样,无形当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最好的例子。
         (二)家庭文明礼仪教育
         1.家校合作,共同认识文明礼仪实践养成的重要性
        首先,家长和学校都需要重新认识文明礼仪实践养成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开展教育的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让家长也感受文明礼仪的氛围,家庭和学校在学生之前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实践养成
         2.交流经验促成长
        学习教育通常面对的事几十位学生,班级授课制有时不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很好的养成优秀品德。家长面对的是一两位自己的孩子,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比教师更为透彻。
        学校有校规校训,家庭当中也可以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校联合交流教育经验,相互借鉴融合,不会因为走出校门,没有文明礼仪督促,从家到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单独的,是相互融合的,又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共同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文明礼仪的实践养成,除了学生,也是我们教师和家长文明礼仪进一步实践养成的过程。
         (三)社会文明礼仪教育
         1.社会缺少支持力
        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给到各种事情,我们的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大多数人都繁忙疲惫,对于文明礼仪的关注少之又少。其实文明礼仪并不是学生需要十斤养成,我们每一位社会人都需要,因为我们不仅需要文明人,更需要文明社会。
         2.文明礼仪建设
        社会各个单位和学校家庭一起抓文明礼仪建设。学校文明,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相互促进。每一块文明礼仪指示牌的出现,每一次文明礼仪的社区实践活动,都是文明礼仪的又一次成长。
四、文明礼仪实践养成目标
        文明礼仪的实践养成,重在养成和实践,每一次实践的经历,也是养成的机会;每一次的养成教育都为实践做着准备。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否成功,孩子是否能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以一位讲文明,懂礼仪的,有着优秀品德的学生展示自我。
        文明懂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不仅仅是道德知识的说教,而是包括了从道德认知、习惯培养到素质养成的完整体系,它是一种素养、一种人格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礼仪,结合现代的文明礼仪教育,一些启蒙性的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将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参考文献
[1]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孙运超. 小学礼仪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李霞,范勇.德育理念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4]文明礼仪[G].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江安琼.素质教育中构建中小学德育活动教育模式探究[D].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