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王凤琴1 孙淑娜2 王娜3
[导读] 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体验中华民族国粹艺术的魅力
        王凤琴1  孙淑娜2  王娜3
        (1.西平县高级中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2.西平县实验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3.西平县柏城杨庄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体验中华民族国粹艺术的魅力,接受传统京剧文化的熏陶,从而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因此,京剧进课堂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艰巨使命,我们需要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京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课堂教学;京剧;实践策略
        一、前言
        京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剧种,被视为中国的国粹,蕴含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2017 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将学生参与戏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进课堂这一政策从提案、颁布政策、试点运行到全国推广,历经八年,不仅在教育界、艺术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更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持续的讨论,由此引发了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普及等等的讨论,使京剧进课堂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基础教育的标志事件之一。也正因为这样,对京剧进课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对一线音乐教师、学生、家长和音乐教研员等进行调查,从具体数据及案例出发,并对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基本鉴赏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解能力,更是使其通过传统艺术内容,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并能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使其身心得以发展。
        二、京剧进课堂的实践策略
        1、“我看京剧”——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好奇和兴趣
        京剧进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京剧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通过开展 “京剧进课堂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学生中知道京剧的人越来越多,喜欢京剧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多渠道多形式将京剧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 在物质层面上音乐教室悬挂京剧脸谱,京剧介绍的展板,音乐教师们亲手制作简易的京剧道具; 在教学层面上教师把脸谱作为教具,音乐课上欣赏京剧的唱腔,美术课上有京剧脸谱、服装的色彩艺术造型; 在精神层面上班主任讲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学艺故事,观看视频材料从中体会名家们的成功与艰辛,引导学生领悟 “立业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的道理。京剧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校园——生活中形成了多向联系和沟通。京剧进课堂是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对京剧产生好奇和兴趣。
        2、“我学京剧”——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
        刚开始我们以讲授的形式传授京剧的一些知识,如脸谱、服饰等知识,学生当然感兴趣,但我们感觉到若这样的教学继续下去,学生在 “静止”中接受京剧学习,早晚会失去兴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好动”,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学校多层面、多渠道提供学生学习京剧的条件。如动手绘画京剧脸谱,在体育课中学踢腿、片腿等动作,上网收集京剧资料,到京剧协会看京剧票友表演,京剧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 “动”起来去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接触京剧名人故事、欣赏名家名段中接受真、善、美,分辨出丑、恶、奸,吸取京剧中的道德力量,让学生 “唱”起来,学唱一些经典的京剧唱段。京歌,作为歌曲中的阳春白雪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这样,学生的学习从片面的被动就转到主动接受,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到接受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转变了师生的教与学的思想与行为。
        3、“我演京剧”——让学生学演京剧,体验和感悟京剧之美
        要让学生爱上京剧还要通过节目排练、演出展示、上京剧校本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京剧之美。以京剧兴趣社团活动为依托,每隔一两个星期,邀请京剧协会专业教师给学生训练京剧基本功。练习内容有京剧的唱腔、京剧的身板、简略的唱段等。暑假也坚持学习训练,学生都是免费接受京剧的专业化训练,京剧协会的专业老师对京剧兴趣小组的学生评价是: “练功认真、勤奋! ”虽然学生学习京剧的时间不长,但是唱得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颇有京剧味道,基本上入门了。学校用节目排练、演出展示、参加比赛来缩短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京剧之美。学生从看戏到听戏、从学戏到演戏、从懂戏到爱戏中,进行 “生旦净丑育国魂”的教育,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京剧进课堂的成效
        1、京剧渗透学科,教学联动综合学习
        京剧艺术是一门触及音乐、美术、舞、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京剧艺术的学习给课程结构综合性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机缘。学生除了了解京剧艺术之外,还能了解京剧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学习中运用和巩固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京剧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多种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贯彻了新课程实施的精神。
        2、吸取京剧营养,挖掘学生多元智能
        京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博大精深,它既蕴含着理性的思辨气力,又蕴含着感性的情感气力。京剧进课堂的钻研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学校从看戏到听戏、从学戏到演戏、从懂戏到爱戏中,进行 “生旦净丑育国魂” 的教育。利用京剧艺术的高营养教育因子,挖掘出学生的多元智能。用唱、听、辨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 用唱、念、说来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用登台表演来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用合作交流互评开发人际关系智能;用欣赏创编开发学生空间智能;用加强自信心开辟自我认识智能。京剧进课堂,学生是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可唱。学生的多种潜能被开发和挖掘,增强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3、特色校园文化,展现教师教育风采
        学校通过多渠道、多层面来拓宽孩子的京剧视野、丰富学生的京剧知识,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内在美。音乐室里悬挂京剧脸谱,京剧作品上墙、用脸谱做窗花、贴京剧四大名旦的画像,购买京剧服装、道具,校园广播播放京歌、京剧,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都在宣传和普及京剧艺术知识……。学校积极营造京剧氛围,让师生感受京剧的韵味,校园环境里隐性的京剧熏陶正与显性的京剧课程形成呼应,形成和谐、整体的校园京剧文化教育。音乐室里十二个大字:“弘扬京剧文化、守望精神家园”道出了师生的追求和梦想。
        四、结语
        京剧,蕴含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通过京剧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通过感受京剧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趣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意识,让学生认同京剧,肯定京剧,进一步延续京剧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态。本着“不忘初心”的精神去推进京剧进课堂活动,从而叩响传统文化教育的灵魂,唤起青年一代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季雅娟.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感悟[J].山东教育,2013(25):55.
        [2]陈晓燕.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探究与感悟[J].基础教育参考,2016(10):62-64.
        [3]王旭.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戏剧之家,2018(19):188.
课题信息: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JJYKT20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