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娅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下洪学校325500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存在不可弊端学生的作文大都空话、假话、套话,千篇一律。《语文课程标准》正本清源,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为此,作文教学要讲究趣味性,让孩子快乐作文;要注意实践性,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要重视开放性,减少写作的束缚,鼓励孩子自主表达和有创造性地表达;还要追求教育性,使孩子在作文过程中陶冶情操,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自主写作;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教育性
许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就是瞄准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就讲怎样审题,怎样才能取得高分,有的甚至让学生背《小学生优秀作文》,学生的写作没有自主性,也不再说自己的心里话,而是投教师(考官)之好,说空话、假话、套话、漂亮话。似乎在写作时,学生的思想都已“克隆”。如在实习时,班级大部分学生在写《好妈妈》一文时,结尾都是“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妈妈而自豪,我爱我的妈妈!”这样的结尾既点题,又点明中心,看起来无懈可击,但这真是每位学生的真切感受吗?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正本清源,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新要求——“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真”字。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求真
1、以新激趣。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新思想,描写新事物,出新题目,用新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想写爱写,表达真情实感。如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动物玩具带到学校来,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要求孩子根据动物的性格特点编童话故事——如根据狮子凶猛,狐狸狡猾,小羊温顺,猴子灵活等编排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心智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孩子走进了童话世界,跟小动物们同喜共忧,感到兴趣盎然,其乐无穷。
2、以疑激趣。学生都有对没有定论的事物发表看法的冲动,因此,设疑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领域,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写自己对疑义的理解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以奇激趣。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也是大多数学生都具备的,奇异、奇特的事物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写对事物的探求过程,或写奇特事物本身。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4、以美激趣。人人都有爱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在感受美的时候,情感得到升华,品格受到陶冶,能得到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从而增加兴趣。
5、以情激趣。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使人动情的东西,另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因此,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就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二、注意实践性,“动”中求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淡中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存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只有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才能获取。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开放性,“活”中求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封闭”转向“开放”,首先是教师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观,要立足课本,放眼社会。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二是作文内容向生活开放。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要引导学生到社会生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也应当有多广阔。喜欢的游戏、做了写;平时的观察、记了写;生活的见闻,听了写;好看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电影、看了写;多元的应用文、学着写。让孩子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不要怕孩子写错了话。
四、追求教育性,“思”中求真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事业是为了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的。
又如一位老师上的一堂习作交流活动课,上课伊始,老师要求学生打开各自的“写真集”,小组交流本周每个人的得意之作,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然后请听课老师现场点评。现摘录其中一个片断:
生:我们第二小组隆重推出《对称》,并请刘老师点评。
一次,老师让我们用‘对称’说一说人体。同学们七嘴八舌说了许多。当时三年级的我站起来脱口而出:人的屁股是对称的,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大惊失色。课后,老师找来了我的家长,爸妈知道我在课堂上“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就和刘老师齐心协力教育我。时间都过去两年了,我一直在想:我究竟错在哪里?”
师:孩子,你没有错,你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童真是自然的天性,是毫不掩饰的美丽,你让我回归童真,分享美丽。
这时,教室里掌声雷动。这师生平等的对话,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和欣赏;意味着人格的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意味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意味着“教学相长”情景中的艺术切磋;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中的引导;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这样的作文课堂,既丰富了学生语言,又陶冶了孩子的心灵,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 中国教育报 2001.07.27.
[2]叶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林刚 浅读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A] 教学探索 2003 (4).
[4]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