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昕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2
摘要:少儿水墨教学借鉴游记的形式,通过活动法、探究法、暗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采用“游记式”的内容、“游记式”的课型和“游记式”的展览评价,以丰富表现内容、活跃创作氛围、培养真挚情感、发展独特个性。
关键词:游记式;少儿水墨;实践
一直以来少儿水墨教学多以技法研究和形式构成为主,绘画的内容比较单调。而孩子的思维是流动的,需要广阔的空间;孩子的专注力不高,需要趣味的课程设置。如何从技法和形式的束缚中跳出来,让少儿随心所欲的进行绘画创作?如何让水墨绘画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象语言?我在教学中尝试用游记式的水墨教学解开技法的束缚,用游记的形式去学习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情感,发展独特个性。
游记式的水墨教学需要注重什么呢?首先是个性的张扬,包括笔墨的个性、绘画内容的个性和表现形式的个性;继而是教学方法的多样,课程采用了探究法、活动法、暗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作用;然后是预设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艺术化。
一、“游记式”水墨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游记?
百度词条对游记的解释是:游记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可以记录风土人情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什么是“游记式”水墨教学?
在少儿水墨的教学中,借鉴游记的形式,以情感作为创作的主线,从自己的生活观察和经历中寻找绘画创作的主题,拓展绘画表现的空间;通过多元的艺术实践和体验寻找个性自由的绘画语言,以达到自由描写生活情节、抒发内心情感的目的。
二、“游记式”水墨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少儿水墨画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过度强调笔墨技法和绘画基本功,低估了少儿的主体性和精神生活能力;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传统,局限性强,不利于少儿全面的发展和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说教式和示范式教学少儿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长久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少儿会出现一种现象“只会画教师示范过的东西”。这种教法就是把活跃的思维教的死板了,影响了少儿创作的灵活性、自由度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的寻求”,这是美国学者伽德纳的教育观点。良好地教育,特别是美育更应该注重表达和情感的宣泄,发展个性培养情趣,促进儿童精神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自由和充实。所以在少儿水墨画的教学中应该强情感弱技法,让少年儿童不受工具材料的限制,自由随意的去“说”自己想“说”的画。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发表 过《笔墨等于零》的文章,文章的核心就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他认为绘画要不择手段,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表达出来,就是好的,能打动人就是成功的。绘画不学笔墨学表现,让笔墨在表现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在表现中自然形成的笔墨也将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游记式”水墨教学通过活动性的课程设计、多元性的艺术体验、开放性的绘画创作,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和暗示性的无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让其学会用这种工具不择手段、随心所欲的去表现视觉的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先有感情再有笔墨。通过笔者近一年的课堂实践,发现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特别适合少儿水墨画的启蒙教学。
三、国内少儿水墨画教学研究情况分析
近年来水墨画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绘画的生活化、趣味化和个性化,不断的进行着教学的研究创新,也不断的推出可供借鉴的教学理念、教学案例,比如:利用人文性、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入课堂的水墨教学;把诗词融入课堂,让诗词的意境和情趣散发在孩子心中的诗意化水墨教学;以看的见的身边的景物作为切入点,富有生活气息的水墨教学;通过游戏自主的进行探究技法感受学习水墨画法的游戏化水墨教学等。之前也有美术教育工作者做过以生活记录为主的日记式绘画教学,让学生用画作表现有意义或重要事件,通过绘画日记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绘画日记在记事和抒情表现的方面和“游记式”水墨教学有一定共性,但“游记式”水墨教学注重“游”的实践和体验,在教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没有查阅到相关“游记式”水墨教学的教学研究。
四、“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的教学实施
“游记式”水墨教学始于2012年秋季,至今已开展了16个学期,每学期15次课,每次课为三个小时,4个课时。我结合具体的课例,对游记式的少儿水墨教学做以下简洁介绍:
(一)“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内容:
1、自然游记
以旅游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大自然,带着玩的心态去记录描绘自然中的美。玩的心态可以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也可以通过创作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水墨实验课的第三课为《瓶中草》,上课之前我把一些草放在了桌子,学生走进教室有着不同的第一反应。反应一:“桌上怎么这么脏啊”;反应二:把草整理了一下丢进垃圾桶;反应三:拿着草左看右看还跟旁边的同学讨论草的名字“你看这个是蟋蟀草,这个是狗尾巴草……”。很快,大部分学生被讨论吸引,也加入对草的研究和讨论,草变的可爱起来。然后,我把学生分三组,每组给了一个小花瓶一把剪刀,要小组合作插一瓶花,让小草变的更漂亮一点。学生在剪插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积极,并在插的过程中反复观察不停修改,非常投入。通过修剪插花的艺术实践,草变的有一定的秩序感和美感。再让学员通过探究的方式寻找绘画创作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笔粗犷大胆,有的小心细腻,当一件件充满生活情趣的草花作品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同学们发出了感慨:“从没发现小草也会这么美!”对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让其产生一定的美感,这种艺术实践的过程培养了学员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其创作的兴趣,让学员积极的进行自主的绘画创作,发现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抒发情感、发展个性。
2、生活游记
衣食住行、学校、家庭是生活的日常和必须,如果学校学习成为一种任务,家庭生活成为一种压力,被安排好的衣食住行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少儿就会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的个性、主动性和愉悦性。 “游记式”水墨课的第十二课为《晚餐》。课前要求少儿参与家中晚餐的制作,从洗菜、配菜、做菜、吃饭等场景中找出自己觉得特别想去表现的画面。课上进行分组讨论各自想画的内容,有的同学说想画一筐青菜,有的同学说想画盘中餐,有的同学说想画做饭的妈妈……,同一种题材同类的体验,显现出了不同的兴趣点。然后分组探究表现技法,艺术的实践活动开始变的有趣起来。探究的过程轻松,探究的结果丰富,通过探究发现的技法是属于自己的,带有情感的,这样的技法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的也是生动的。
3、旅行游记
文学的游记是用来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其实绘画早于文字出现就具备了记事和抒情的功能,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绘画表现生活生产方式,表现对自然的困惑等,用这种绘画这种形象语言完成了记事和抒情的功能。大家都有外出旅行的经历,旅行的时候边看边走边想,作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形象语言记录下旅行时的片段和瞬间,让美好在自己的画面里定格是多么有趣和有意义啊。水墨实验课第十三次课为《我的水墨游记》。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以拉家常的方式轻松的跟学生聊计划中的假期旅游,请他们帮我推荐个好玩的地方,他们马上七嘴巴舌的向我推荐起来,越说越兴奋,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拉开。然后继续导课“让我们把自己认为最好玩最漂亮的地方画出来如何?”“好啊”他们更加兴奋,兴奋过后开始觉得有点盲目“怎么画呢”,不知道如何下手。继而引导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先列一个计划创作表。经过激烈的讨论,创作思路开始清晰,先确定目标,再收集整理素材,最后构思草图进行绘画创作。通过以自己的旅行经历为创作主题进行写景式的绘画创作实践,让学员找到清晰的创作思路,为取材自由、绘画随意的创作做好良好的准备。
(二)“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方法
游记式水墨教学对游记的借鉴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的形式上。课程的安排通过室内室外的互动,以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游历、感知、感悟,再通过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去表现感知、感悟,抒发情感。
游记式水墨运用了活动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法。
1、活动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活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旨在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采用抽象的符号形式学习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把感知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操作,注重学生身心的投入和个性的自由抒发。
2、探究研讨法
通过具体的材料引发学习的经历,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言语表达,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游记式”水墨教学中,“游”是一种快乐的过程,无论是生活中的“游”、艺术实践中的“游”还是技法探究中的“游”,那么“记”就是用充满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记录下“游”出来的真实情感。
(三)“游记式”少儿水墨展评:
1、随画随展法
常言道: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让人坐在室内便能游山玩水。“游记式”水墨画教学的作品展览展示是生活情趣的探讨、艺术感受的交流和旅行经验的分享。“游记式”水墨画教学的展览采用随画随展的课堂展览方式,把新鲜的创作灵感和经验及时分享。
2、多样评价法
教学的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进行。自评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表达抒发自己创作的意愿;互评让大家通过对同学的作品的观察发现问题或闪光点以扬长避短;教师点评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通过适时的把握教学的方向。教师的主导有效的辅助和促进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
五、“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成效与思考
(一)“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门槛低成效快
教学重内容轻技法,没有技法的束缚,所以自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在尝试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第一节课大部分同学能完成相对完整且有美感的作品;第四、五次课之后除个别不愿意进行沟通的孩子不能按既定的教学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外,其他的学生都能适应并喜欢“游记式”水墨教学,学生创作的作品也让家长赞叹不已,有的家长甚至表示,难以相信这是学了四五次课的孩子能画出来的作品。
(二)“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重情感的真挚和个性的突出
对游记式水墨班学员的作品和同年龄段普通国画班学员的作品进行比较,游记式水墨课的学员作品重情感的表达,技法简单,用笔随性,作品有生命的活力,普通班学员的作品注重技法,用笔认真、构图规整,作品比较拘谨和程式化。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比普通国画教学更有利于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三)“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更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自发性的调动,和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成员讨论协作探究,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动手动脑多元的艺术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学员的审美能力。
(四)“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通过游戏式水墨实验课的教学,锻炼了教学的细心和耐心,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强了控班的技巧和能力。有了对学生足够的观察积累能更好的主导课程的开展。课后的反思及时发现实践探究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在探究的过程中把握随意和偶然中的亮点,根据探究的进程把控探究的时间,因人而异的给学生一些鼓励,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探究循序渐进的进行。
(五)“游记式”少儿水墨教学中的思考和困惑
“游记式”少儿国画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需要室内室外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既要有趣味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更好的把控教学的方向,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去发现和寻找适宜的课题,教学中没有可参考的教材,教学活动要在摸索中前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困惑也有欣喜,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探究中需求收获。希望在不断的欣喜中坚定前行的信念,在不断困惑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精神与教育》 王坤庆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22-3856-0
2、《美育的当代发展》冉祥华著 新华出版社ISBN 978-7-5011-8403-3
3、《教育的危机》李森著 花城出版社ISBN 978-7-5360-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