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曾山
[导读] 高中美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曾山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  重庆綦江区   404100
        摘要:高中美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动手能力,老师应当在这两个方面下足够的工夫。在原始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老师不注重美术这个门类,从而在教学时草草了事,不够认真。并且,在教学工具方面也不够完备,教学策略也没有深入研究,使高中美术课枯燥无味。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美术课堂方面的教学策略,和对教学模式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方法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基础逐渐丰富的前提下,对人文素质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高中的原始教育中,美术是不被重视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同学升学并不需要美术,从而使美术这门学科为其他学科让路;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对于美术的教育并不重视,导致课堂没有趣味性,并且能学到的知识很少。所以,老师应当就这两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从而使高中美术课堂更加优质,让学生们愿意自主的学习。
        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兴趣可以说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对一门学科有兴趣,他们就会自动自发的去学习,不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督促。所以,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高中美术课堂上了解到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愿意去听课,也愿意在课下对美术有自动自发的探索。那么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带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对美术作品的观赏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喜好从而激发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进行学习前,应该由老师带领欣赏一些美术作品,并且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门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愿意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美术《传统工艺美术》这一课程学习前,由老师进行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们用视觉直观的去感受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然后在看了一些作品后,由老师提问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上感受到了什么样不同的风格。最后可以由老师将工艺作品名称隐去仅仅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们猜测是该传统工艺作品出自哪个地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亲身接触到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能为学生们补充许多知识,还能在进行互动的同时激发自身兴趣,让学生们愿意主动去学。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老师在课堂时要注重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完成作品。艺术是非常有包容性的,这就使没有基础的学生也可以独立完成很好的作品。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们愿意去动手,并在动手中享受到艺术带给人们的快乐。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们中国剪纸艺术并且为学生们展示我国民间艺术家所作的艺术作品。这时,老师就可以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个自己的剪纸作品。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剪纸创作,老师也要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们更有自信。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们对于独立制作美术作品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们课后时间也可以自主制作。
        二、将美术融入现实生活
        高中美术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将美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们拥有发现现实生活中美的眼睛。这就需要老师们的引导,让学生们下意识的去找寻生活中对于美术的体现。那么如何让美术融入现实生活呢。
        (一)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知识
        在美术课程中,素描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包含了明暗、空间透视、人体比例等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将这些代入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受。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平常可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也有关美术知识。
        例如,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和大家分享。比如一个立方体在不同的光影下呈现怎样的画面;在平面下怎样用线条构成立体的空间;人体运动时的重心在哪里等等这之类的美术知识。让学生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下意识的想起相关的美术知识。
        (二)组织学生们写生
        在进行美术的学习时,对于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少不了写生活动的进行。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们去写生。由老师带领,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也能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组织学生们去学校操场等等地方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们在观察学校的同时也能动动手去画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观察能力,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三、加深艺术理解
        自古以来,艺术作品也是作者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许多美术作品都有它本身,被作者所赋予的内涵。所以,学生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力。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涵义。
        例如,老师可以在给学生们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为学生们普及作者进行创作时,所处的背景。然后由学生们自由的理解,再由老师进行提问,在艺术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觉得作者创作时有着怎样的感情。这种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对艺术品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路,让学生们知道以后观察作品时应当用什么样的方式。
        在现当代的教育中,对学生关于美术的教育非常的缺失。因为学校与老师的不重视,使学生们在艺术素质方面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导致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并且,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也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身心教育,在学习主科之余,有一些喘息的机会,让学生们知道劳逸结合,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琰.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2]刘志轩.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对策探讨.[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