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
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精神往往是支柱、灵魂所在,是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的重要标识,也是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应该大力渗透的。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开展当中,也应实现思路创新,致力于体育精神的培养等,使得学生更加热爱体育,使得学科价值得到展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体育精神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路培养,体育精神
引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技能的传授是教师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唯一目标,教师始终是按照教师进行知识性的教学,学生进行模仿性的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枯燥的重复性体育训练甚至会让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产生极大程度上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对体育学习没有学习的兴趣,乃至于有排斥感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新时代,新课标发布实施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对于体育技巧、知识的学习,还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并且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体育观念,有一个良好的体育精神,为未来一生的良好发展做足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已经是至关重要的了,必须当做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要务。
一、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
能对人的体育行为起到一个感染、规范的作用的主要就是体育精神,它和生活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做到让人产生体育信仰,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但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原因,还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对于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于体育文化、精神的了解更加是少之又少。即使有部分了解的学生,对于其认知仍旧流于表面,较为肤浅。这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改善的。因此,在体育精神的培养当中,教师就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使得学生感知到体育精神、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小学体育的学习就是单纯的在室外锻炼身体的行为活动。在这一前提存在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阵地上更应该及时扭转学生的这一错误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进行知识性质的教学,教师应当合理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课时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发展历史,优秀运动员事迹的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之前先对于体育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能够很好的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奠基。同时对于优秀体育运动员事迹的讲解可以很好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体育精神有一个基础性的认知。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游戏教学,组织团体性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到体育精神[1]。
二、宣讲体育知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知识、体育故事的传授、讲解主要是运动员们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实践较为遥远,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着不真实感,难以对于这些事迹有着更深入的体会,也就更加难以对于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进行了解、学习。
所以,为了达到预期当中的培养效果,教师应该尽量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为学生宣讲体育知识,使得学生对体育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使得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本学校在整个教学历史中出现的优秀运动员事迹或者运动会等重大集会过程中涌现的感人的事迹等进行讲解,因为是学长、学姐事迹的原因,学生能更好,更容易的进行接受。也可以在运动会,体育比赛中根据事迹情况进行教学讲解。因为贴近自身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接受,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学习[2]。
三、分层教学
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和学生存在着肉体上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如,一些学生非常喜爱运动、身体素质比较强;而一些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致缺缺,身体素质较弱。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能够“一碗水端平”,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学习任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性的划分,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体育精神的培养得到实现。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每个小组选择合适的带头人,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合自身的充分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每一个小组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更好的进行小学体育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体育精神。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提高成绩为目标,却忽略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因此,在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运动员的不易,能更好的的对于优秀运动员的事迹进行深刻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经常观看各类型体育赛事,感受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风采,更好的体会到体育精神[3]。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传授改变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着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只看眼前,应该立足于实践,展望未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在这一基础上,实践中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也必须注重在此方面的认识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思路,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与想法,最终使得学生终生受益。完成终极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剑辉.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周刊,2019(27):158.
[2]王晓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分析[J] .学周刊,2019(27):165.
[3] 张振波.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 .学周刊,2019(2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