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郑凯
[导读] 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郑凯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镇第二小学 黑龙江 讷河 161342)
        摘要: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并且,体育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教学任务,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价值的有效体现。基于此,本文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精神;小学体育;培养

前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缺少合作精神的小学体育教学,其劣势越发的显现出来,学生虽然也可以掌握一些运动技巧,但其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氛围,合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放松,建立合作精神,这能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在热身环节培养合作精神
        热身活动就是指在开始运动之前,通过较轻量的运动先活动肢体,为之后的更加强烈的运动做好身体准备。其目的是提高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和效率[1]。传统的热身活动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兴致不高,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升热身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田径项目之前,教师就可以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来进行热身,先将全班学生按照十人左右为一组进行划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然后开始奔跑和追逐。这不仅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而且还使他们做好了热身准备。
二、在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
(一)在排球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
        排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中枢神经及内脏器官的发育,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传统的排球教学,教师一般都在讲解排球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用双手垫球自由练习,这样的练习枯燥有效性不高。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快乐传球比赛”的游戏活动。具体就是小组按列站好,横排对齐,当听到教师的口令后,第一排的学生从头顶向后传球,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再从第二名学生的胯下由后往前回传。在传球的过程中,不能抛球,也准落地,如果违规则该小组失败,最后是传球最快,动作最标准的小组获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有助于学生排球能力的提升,使合作精神的培养更加的有效。


(二)在花样跳绳中培养合作精神
        花样跳绳历史悠久,几乎不受场地的限制,能够使学生的平衡能力和体质得到很好的锻炼[2]。以往的花绳教学,是长时间的单一练习,使学生感到疲惫和厌烦,这导致了有效性的降低。但如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花绳练习则可以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跳绳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首先确定比赛规则,如连续跳十次以上得几分,变化花样一次得几分,小组整体跳出多少可以获得加分等等,然后以比赛规则为依据开始花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会尽可以跳出更多的花样和次数,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会为了团队荣誉拼尽全力,从而他们的合作精神获得不断的提升。
三、在结束环节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可以让学生从剧烈的运动状态,逐渐得到平复,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是一句这节课就到这里就结束了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放松运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十人为一组,进行“青菜蹲”的放松游戏活动,就是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记住自已所代表的青菜,如大萝卜、大白菜、南瓜、茄子和西红柿等等,然后教师任意指向一名学生,如果这个学生代表萝卜,那么学生在下蹲的同时还要说出“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白菜(任意青菜)蹲”,接着代表白菜的学生就要重复之前的动作。当有学生没有反应过来时,就要按照游戏规定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唱个歌,跳个舞都可以,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在恢复状态的同时,对下一节的体育课也充满了期待。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3]。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天放学以后,在完成作业并告知父母的情况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如打篮球,跑步和一起跳绳等,使自身合作精神的塑造达到最大化。
结论: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规范意识的形成,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使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建立合作精神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新齐.浅析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田径,2020(12):75-76.
[2]周辉.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27.
[3]林建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J].试题与研究,2020(08):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