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航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300000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革,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积极建立全员参与网络思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网络思政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加可靠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本文结合了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技术;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结合当前形势,新媒体给大学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在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暴露出很多的不足:对于老师而言教学方式仍然延续以往的传统方式,同时教学思维僵化,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另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着信息脱节,学习方式落后。而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则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程度不彻底的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当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意识形态扭曲的根本原因。另外,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培训改革中,往往缺乏连续性。导致每一次的教学工作都是对于课本内容的重复。学生缺乏学习深刻程度,导致思想和当前形式发生脱节。这些都影响了形成学生良好的政治思维。
二、新媒体时代中高校思政教育变革机遇
2.1优化校园网络建设,夯实网络思政坚实基础
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是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当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独立设置相关部门,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划拨专项经费,提供物质保障,充分挖掘学校各方面的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全员开展网络思政的生动局面。
2.2打造“互联网+思政”新格局
(一)打造互联网+教学体系,不断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1.把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技术,以先进、实用的教学手段(如MOOC:大规模在线教学、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逐步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并将其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2.建设“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教师教学协作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在线考试平台”等,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管理由“基本数据管理”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可见’‘可控’‘可评’的数字化综合管理”转变,教师教学由“单一课堂教学”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式”向“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3.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联网+”教学改革,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鼓励一部分授课教师率先利用网络平台、网络APP等开展混合教学试点改革,进一步打造“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打造互联网+宣传体系
1.拓展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途径。有效聚合校内宣传资源,打造“两微一端”新媒体综合宣传平台,打造新媒体矩阵,及时、准确、有新意地反映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传播秩序。组建有想法、有观点、有创新的师生团队运营新媒体平台,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发布消息,拉近与粉丝的距离,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校庆、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辟“迎新季”“毕业季”等专栏,增加双向互动,增强吸引力。
2.优化校园门户网站,增加人性化因素,实现根据自身喜好与兴趣定制个性化服务应用,节省查找信息的时间;建设教务、财务、后勤等网上服务大厅,在便捷师生学习生活,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
3.鼓励职能部门建立网络圈,学校应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网络阵地,鼓励党政工作干部、专家名师开通微博、微信,正面回应学生困惑、聆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问题、关注学生成长,打造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知识学习、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网络互动社区。
2.4互联网+学工体系
1.依托学工部、团委、招生就业处等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班级团支部、公寓楼等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公寓四级网络平台,及时通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打造网上互动社区,推出“微新闻”“微调查”等互动交流平台,方便师生知情并参与学校建设,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2.组建“思政微信圈”,打造思政工作聚合平台。学校联合第三方高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整合各二级学院思政工作微信资源,打造微信圈,形成“一院一号一品牌”,开通学院微信二级管理权限,支持学院微信自媒体建设。精心挖掘内容资源,结合不同工作重点,开辟“学风建设”“榜样力量”等推送专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与学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将学生风貌、学校工作展现给教师、学生及家长。
3.提升网站建设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供应。除学校、学院官方网站外,还要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建设共青团网上团校、就业信息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全面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网上阵地。
4探索开展“大学学生在线”“今日校园”“易班”等新应用试点工作。以建设“易班”建设为契机,整合手机端资源,推出学校个性化的官方APP,对接“易班”活动平台资源,搭建掌上学生活动园地,进一步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5网络思政浓郁氛围
1.“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除建立各级领导理论学习微信群外,还可以开辟理论学习网上园地,设置理论学习板块。依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学校党建微信平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站等涵盖全校党员。
2.打造宣传教育公众号品牌。重点建设一到两个优质活跃微信与微博平台,推出微视频、微短文等原创正能量作品。依托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开展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动,如运动打卡、四六级单词打卡、晒张寝室全家福等,切实提升学生参与度,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平台黏性。
3.加强学生网络技能和媒介素养。开展相关讲座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网络技能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提高;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独立意识和判断能力;充分参与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网络媒介素养养成过程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前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帮助高校思政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模式和阅读模式中脱颖而出,在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脱离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成为集视听体验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新媒体技术浪潮中,我们要积极应对,学习相应的技术和教学理念,同时做好相关课程规划,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1-74.
[2]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33-38.
[3]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3):82-86.
[4]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挑战与机遇——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