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王迪
[导读] 体育的教育培养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体育技能为原则
        王迪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150030
        摘要:体育的教育培养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体育技能为原则,其中,身心健康的发展培育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部分,教师在教学之时,应当结合现时代社会的教育发展要求,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展开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职业素养的培育期间,体育教师应当正视对于其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而结合院校的专业方向,分析其中的素养指标,以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科学教学的形式,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渗透教育的意义
        在学生成长阶段,身心素质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是以决定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的根基。在高职院校中,体育课程的设计不仅只是基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得以良好的构建。高职院校主要是关注于学生的就业发展,并以此为主要培养方向。于现代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工作是否能够完全的胜任除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其中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亦是关键因素之一。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工作时效随着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亦是具备着巨大的压力,其种种现象都体现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1]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中,体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则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培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得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工作中得以更快的适应其环境。
三、教学有效措施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
        即便体育的教学对身心素养具有重要培养价值,但在目前的教学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相对较为滞后,其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亦存在于以往的教学目标中,教师更加重视体育知识的灌输以及体育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培育及关心。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亦是以自身为主导设计教学内容,未能够关注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发展,致使课堂形式具有一定的压迫感,学生对于体育的课程逐渐失去相应的兴趣。随着现时代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准确定位自身的教学理念,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渗透于课堂之中,以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亦能够在此过程当中提高其身体及心理素养,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内容
        就目前的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如出一辙,并未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作为教师在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当以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有效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方面,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以及职业发展,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如学生的专业发展对于学生体能的需求程度如何,对学生的工作压力又如何等等,继而据此作为依据设计更加科学的体育课程;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与训练计划,以使得职业素养得以更加高效地渗透体育教学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并优化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得以在此期间有效培养其养成较好的体育意识,同时亦能够促进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逐渐形成坚持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完善课程体系
        无论是基于学生的高效学习还是教师的高效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职体育而言,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且职业需求的体能与素养亦是有着各自的要求,而一致化的体育课程无法全面的响应各个专业方向,因而体育科目的课程体系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以适应各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需要依据各个专业并结合体育课程创新课程体系,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2]其次,作为以学生就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还应当基于院校培育发展原则,结合时下社会的发展情况,不断的革新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以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及时培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稳固的素养基础。
(四)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多是以枯燥的训练与理论讲述为基础,在模式上相对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的基础上,教学模式亦需要加以创新,以推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首先,教师可结合其不同的专业与职业方向,设计必修与选修类课程内容,以促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发展进行选择,以使得体育课程更具针对指导性,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促进其创新能力。其次,除普通的班级教学以外,教师还可创设丰富的教学形式,如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以增加娱乐性质,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如此一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亦能够在此期间培育其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得以在课程教学中全面发展。
结论:现代社会的发展孕育不同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而言,其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在体育课程中,亦是具备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教师当以借此充分渗透教学,促使学生得以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献策. 以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v.18;No.82(04):107-108.
[2]杨俊娜. 基于职业导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00(00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