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峰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 265400
【摘要】在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与文化知识同等重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而高中阶段正式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生物教师应把握时机,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物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同时激发。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育、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细胞与生命,生态与健康,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既要教育学生们了解生物知识,也要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道德教育品质,更要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综合素质人才。如今的社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粮食的短缺,资源的紧张,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及生命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产生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下很多人的缺乏危机意识,肆意地挥霍资源。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当下重中之重的事情。
一、结合生物教材,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育时,应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斗志,培养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也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潜移默化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1975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300多位专家攻坚克难,雄性不育,杂交水稻被培养了出来。1981年底,在我国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9年,我国科学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参与这项研究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成就靠的是我国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给学生们教授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热爱环境,保护生态
如今,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原因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需要我们做出刻不容缓行动。这更应是生物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讲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节课时,教师应着重强调人口增长的危害。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环境遭到破坏;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愈发密集,排污剧增,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人口数量的增加,植被越来越少,大气层遭到破坏。通过这一课的讲授,相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促使他们形成保护生态、维护大自然、保护植被的意识。
3.培养科学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科学态度的培养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研究和探索生物科学。纵观历史上的每一位科学家,保持良好的科学态度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在生物学习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发现,染色体的发现,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的激素的发现,这些都是生物学家们秉持着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科学态度的而做出的伟大成就。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育时,应着重培养学生们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组织生物实践课堂,增强学生主动性
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教师的德育教育要紧密结合这一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课堂,不仅要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这三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生态调研,观察生活中的可以发现的生态现象。在校园内,学生可以结合生态系统的成分,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生态社会,比如生活中十分明显的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照、热度、水、空气、无机盐;消费者有:蝗虫、蚂蚱。在了解这些生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处清楚的认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学生还可以对垃圾进行研究,了解垃圾的分类和生物降解的知识,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
三、明确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教师教育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方向,帮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念并且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目标是教师们应该研究的对象。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令人自豪的巨大成就,生物教师可以讲授这些历史知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开始第一节课时,生物教师可以像学生们介绍一系列的生物成就,比如我国“克隆羊的成功培育”,这是中国历史生物科技进步的一项重大成就。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就名列前茅。在介绍中国科研成就的同时,传达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会在国民经济中占领主导地位的信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不畏艰难的学习生物文化,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物德育渗透,自主创新研究德育渗透教育方法,适应当代社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关注的态度,在学生们知识文化增长的同时,迈出德育教育的一大步,培养学生们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闫巧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J].农家参谋,2020(01):290.
[2]李璠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19(40):28-29.
[3]邬昌红.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略[J].考试周刊,2018(0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