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小明
[导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可以有效满足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陈小明
        南通实验学校(江苏 南通)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可以有效满足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建可视化的情境,并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目前,在核心素养视域影响下,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已经逐渐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角度入手,主要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地理专业的素养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接受地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解决实践性问题时所必须掌握最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地理思维。而情境是决定认知过程的根源和本质,它是一切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凭自己的经验将所学的内容有效融入到地理情境创设中,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结合文字材料、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情境资料,为初中生创设情境场景,突破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提升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1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
        1.1生活中的素材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创造一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例如:在学生学习季风气候一节课时,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可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在冬季,我们平时要关闭哪边的窗户?为什么呢?那到了冬季一般都是吹什么风呢?那到了夏天,我们平时要打开哪边的窗户呢?为什么?那到了夏季应该吹什么样的风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接着教师追问:“那在我们生活中买房子的时候都会选择什么朝向的呢?”学生们纷纷进行讨论。这种情境的创设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与我们周围的生活紧密相关。
        1.2其他学科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利用学科内外的资源,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南亚地区地形一课时,教师可引入历史课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唐玄奘在去天竺取经时,为什么会通过西域再南下取经?同时,教师提供唐玄奘取经的路线图以及地形和气候的图片等。学生通过路线图和地形图等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唐玄奘取经的不易,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掌握南亚地区的地形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理解力,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2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2.1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南亚的农业分布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以下情境:假如同学们自己是印度国家的农业部长,该怎么去规划和部署你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呢?教师提示:同学们可结合印度国家的地形和天气,并请小组代表说一下这样部署的依据是什么?在学习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差异时,教师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包括南方人、北方人、青藏人以及西北人,这四组角色分别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如区域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特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等等。

在进行角色扮演前,教师可提前做好分工,并给予指导,提出本课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总结讨论后分别在课上进行阐述,每个小组在阐述结束后,其他小组可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在结合每个小组的特点和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能力,为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以地理图表形式,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明确指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指初中生可从地理图表中去获取有用的知识,并能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判断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以地理图表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通俗易懂的地理知识,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巧妙问题。例如,在学习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地理图表的形式创设以下情境: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地理图表,如北美洲的地形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洲中部某城市的气温年变化图、降水量表以及平均气温图、美国东南部柑橘受冻图和美国中部地区龙卷风图等等。同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美国东南部的柑橘为什么会受冻害?美国中部地区为什么有龙卷风走廊之称?等等”学生可结合图表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判断,从图表中中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2.3以观点碰撞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辨能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时,指向必须要明确、具体,而且还要层层递进,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实达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想法和理解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效的课堂问题,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例如,教师在上季风成因一课时,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着手,提出第一层问题:“在同等加温的情况下,水和石头两者谁升温比较快?而把烧热的水和石头也同样放在同等的环境下,两者谁散热比较快?”随后以此为基础提出第二层问题:“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夏季谁升温比较快?而到了冬季谁降温比较快?”接着再提出第三层问题:“依据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冬季和夏季陆地和海洋分别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冬季和夏季的风向是什么样的状态?”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充分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随后导致气压的差异和季风的形成。在设计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小组进行辩论,使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相互碰撞和思考,以此锻炼学生的地理思辨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生活状况和社会经验密切相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经验中创造地理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敬.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2]夏同云.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J]. 好家长, 2019(37):213-213.
        [3]王建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C]// 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9.
        [4]罗华英.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 2020, 000(004):94-95.
        [5]林佛来. 初中核心素养取向的历史思维导图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