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莲
黑龙江省依安县阳春乡中心小学161500
摘要:在任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要有实践为支撑,学生只有能够深刻的联系实践,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和积累知识,那么他们对知识的了解才能够更加深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应该注重理论,还应该理论结合实践,能够通过实践这一环节,使学生更牢固理解和了解知识的意义。数学课堂需要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将这些知识很清晰的了解,所以更需要老师能够推动着学生在实践当中把握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学习,生活实践
正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方式,但是老师应该引导着学生将知识理解的更加准确,帮助学生可以在分析知识的时候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思维。在数学知识教学时,老师必须要以生活为基础,能够让学生不仅了解知识,还能够做到良好的运用知识,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只是需要学生表面的掌握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
1.1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较薄弱
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可以从题目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知识点良好运用其中。小学阶段,学生刚步入正式学习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学生没有遇到过太多类型的题目,他们没有经受过太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想法会很单一,他们也没有能够将自己的全部思维打开,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这会使学生很难去多元化的运用知识,很难将自己的思维得到活跃。
1.2老师数学课堂教学较单调
丰富多元的课堂会使学生的想法更加丰富,单调的课堂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受到抑制。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教学就是一板一眼,将自己提前备好的课程资料完整的传输给学生,但是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发展的人。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本身的接收能力,能够用丰富多元的课堂去推动着学生更有效率的吸收数学知识,让整个课堂可以更丰富,而不是一直推行一种教学方式。
二、生活实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1深入生活,吸收知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巧妙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
老师与学生本就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所以老师要运用好这个关系,能够让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良好的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去更深刻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内容时,因为处在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动学习性较差,所以老师就需要能够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老师任务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良好预习,一步一步的深入实践去学习数学知识。长度单位是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家庭中也都有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那么老师在课程开始前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寻找家中可以测量物品的工具,并且用自己家中的工具去测量自己家中的一些物品,能够将自己测量的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测量。用到生活中的工具和生活中的用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内容。而且不仅要让学生测量,还要让学生深刻想一想在生活中的哪些时刻会用到长度单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联系生活,思考数学问题。那么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预习,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上课时老师就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就是学生要说自己用什么工具测量的哪一种物品,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积累到了什么数学知识?能够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推动这节课的良好进行。
2.2在实践中把握知识
上课的时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老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全面并且充分地吸收知识,就需要用到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实践的方式,让这节课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度过,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在实践的课堂中,更清晰且更深刻的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二年级数学内容时,观察物体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并且多角度的去观察,并且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与学生共同到生活场所去培养观察能力,老师可以带着全班学生去到周围的商场,在商场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去寻找不同形状的物品。老师也要建立生活实践小组,每一个实践小组都会有一个观察任务,比如第一个实践小组,老师可以让他们观察商场中圆形物品都有哪些?其他小组就可以分别观察球体或者圆柱体等等,让他们在商场中仔细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物品,并且根据这些物品多角度的认识不同的形状。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判断力去完成数学任务,更清晰的学习数学知识。
结束语: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长见识,这些见识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当中的问题。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在遇到生活当中一些难题的时候可以有自己解决的办法。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良好结合,能够让学生以实践为基础来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J]. 范习昱.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3(10)
[2]影响学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因素分析[J]. 鲍建生,周超. 中学数学月刊.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