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 茹则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导读] 新课标的颁布,对小学数学教学科学、高效、深入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
        茹则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新疆和田策勒县策勒镇中心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8300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对小学数学教学科学、高效、深入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而为了充分践行新课标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在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措施上寻求突破,将有助于教学效能提升、有利于学生发展实现的信息技术工具、资源、素材等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使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生态得以优化、变革,让学生在更为丰富、多元、鲜活、生动的图画、视频、音乐、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引领、驱动下积极参与认知实践,进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理解能力的增强、综合素养的塑造。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也会切实增强,更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与个性夙愿的释放,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也会更具发展性、科学性、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思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多功能强大、优势显著的信息化技术、资源、工具也被充分应用至教育教学领域,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以致认可与普遍赞许。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整合,既可以切实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缺陷,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对于教学效能提升与学生认知迁移提供助力。另外,信息技术所兼容的交互性、可视化、直观性功能,可以全面降低很多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教学难度,最大限度弥补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更具发展性,更利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竭力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并通过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资源的开掘、素材的借助、功能的彰显,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的认知特性,为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多元化、高效化、丰富化方向发展而提供助力,给予保证。
        一、开发微课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微课是信息技术引领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手段,其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且可以打破课堂局限,使学生在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进行观摩、开展学习,还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与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就一些复杂知识、典型问题、抽象内容等制作成辅助性微课,并在课堂即时呈现,以别样的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神经,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而且,为了使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更加充分,教师也可以开发一些预习指导微课、复习巩固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自主进行预习和复习,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打破课堂时空的束缚,使学生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同时,对于一些课堂理解不深入、充分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分享至网络交互平台,供学生自行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与铺垫。
        例如,在开展“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针对一些学生不会正确换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不同三位数与两位数之间的具体算数过程录制成一段5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并通过演绎、列举、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在视频辅助下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具体计算过程与要点,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在学生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即时引入一些针对性训练,以帮助学生巩固其学习收获,强化其对于计算规律的掌握。


        二、整合错误图文,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数学算式计算、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公式应用时,难免会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一些错误乃至问题,如果对其不能及时改进、消除、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严谨学习态度的培养。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问题与错误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逐一讲解、纠正,势必会浪费太多时间,其效果也不够理想。而信息技术的充分引入,则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在具体知识学习、问题解答中的各类错误,将其进行整合与归类,制作成对应的PPT或者动态图画,在课堂予以展示,并引导学生结合不同错误开展分析,找寻原因,通过对错误图文的整合,帮助学生完善认知体系,加深对具体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切实拓宽其视域,提升其思维,使纠错指导的实效性、针对性切实增强。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整合,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化展示,并在每一种错误下方配上对应正确运算过程,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进行纠错,帮助学生充分把握计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引导学生纠错、改错,强化其思维与认知提供助力。
        三、利用绘图功能,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
        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图像来展示某些数学现象、性质、规律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小学数学中涉及的简易几何知识教学,更离开绘图、做图、画图的辅助。这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将很多时间消耗在绘图过程之中,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信息技术工具所携带的几何画板、投影展示等功能,则可以使课堂做图、绘图显得更为简洁高效,所绘制的图形也更加标准、规范,可以于潜意识间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带了指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功能,有意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应用题等借助图示指引的方式开展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解题方向,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为高效。
        例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绘制好一些代表性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并利用投影展示功能进行展示,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绎其绘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最为基本的空间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结论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整合,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发展趋势与育人导向,且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学习科学性的增强,都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所对应的网络资源、交互工具、媒介素材等,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与缺憾,使诸多比较抽象、复杂、多变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能够直接呈现,最大限度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且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更加浓郁、热情更加饱满、意愿更加迫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选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功能,而且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并不能替代教与学的全部。以避免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当应用而冲淡教学主题,影响学生的认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65):84.
        [2]黄海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22):129.
        [3]蒋兵红.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9(36):97.
        [4]王美霞,张明庆.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05):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