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科学性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周晓男
[导读] 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之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周晓男
        鞍山市铁东区二一九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之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并且在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难度,本文从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着手,提出提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科学性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从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习惯培养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小班派”现象严重
        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数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学生较为宠溺,因此,学生的个性极强[1]。在步入小学阶段,无法快速的融入到班集体中。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学生之间“小班派”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只愿意与小班配内部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愿融入到班集体的集体建设之中,因此造成了班级内部团结工作和班风建设方面的困难。
(二)班级管理的制度上松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
        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在管理制度上过于松散,有些甚至仅仅是为了检查而临时制定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过于表面化,无法使得班级管理得到有效的推进。同时,制度上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各项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三)班级管理的形式单一,内容僵化
        在当前的低年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管理方法上比较单一。监督管理是主要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之下,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被充分的考虑,进而使得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往往比较僵化,在班级管理效率上也比较低。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科学性的有效措施
(一)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习惯的养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重视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更加趣味化、生动化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习惯的传达和培养[2]。例如,通过一些礼仪儿歌来灌输相应的礼仪知识。具体而言,要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习惯,第一,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正确的读书姿势。第三,正确的写作姿势,这些基础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
(二)建立班风班纪,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风建设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在环境的影响下也能够使得学生养成爱学习、争上进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而言,一切都处于刚刚开始的初级阶段,这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浓烈的学风,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班集体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选拔优秀的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
        优秀的班主任不仅需要自身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并且要善于选拔和培养一些优秀的班干部,他们不仅能够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而且也能够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且。能够提升这些班干部对自我的要求,以身作则,实现班干部自身的成长。同时还有利于班风班纪的建设。在进行班干部选拔的过程时,班主任首先应该以自愿参与、竞争上岗为主要的原则。首先提出对于班干部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意愿进行相应的参选。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班干部并不是高人一等的存在,而是服务班级、服务同学的职务。然后,教师再根据参选同学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个人意愿等综合因素考量进行班干部人选的最终确定。
(四)注重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细节化
        将班级管理民主化能够营造班级内部的良好气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班级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比较活泼好动,在纪律的服从和权威的遵守方面比较欠缺。民主化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能够提升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将班级管理做到细节化,应该是将班级工作的分工进一步细化。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计划,分设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对这些小目标进行安排统筹,最终促进大目标的实现。例如,在班干部的设置之外,还需要设立相应的小组长、大组长,或者灯长、桌长、门长、窗长,让学生有具体职责,进而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让学生培养起“我是班级内部的一份子”“我要对班级负责任”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也能够提升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班风建设。
(五)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联合共建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统筹,也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和成长背景不同,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使得班级管理更加具有效率,并且能够增进情感的交流。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对家长的依赖性较高,将一些班级管理的现状向家长及时的反映,家长也能够从中进行引导,改善学生的状态,进而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联合共建良好的班级建设,提升孩子的成长空间,促进集体的成长。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家访或是家长联系卡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了了解。

小结:如何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一个事关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小班派”现象严重、管理的制度上松散、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等方面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班风班纪、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蓝莉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15-215.
[2]张菲飞.浅析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J].中华少年,2019:19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