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山东省阳信县洋湖乡中心小学 25181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越发的重视,而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各科学习的方方面面中,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小学班主任应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模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以实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实效性;探索
小学阶段的教育关乎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在促使学生掌握文化课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应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得以更好的融合,以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提升班主任的道德综合素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大家长,因此学生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会受到他们言行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渗透,班主任应该要注重自身道德思想的提升,注重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接触班主任的时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则班主任还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方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及时察觉或者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分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班主任为了全面了解和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来说说班主任”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述说对班主任的评价,以方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自我完善和提升。另外班主任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性交流与沟通,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很期待教师的关注,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思想,因此班主任应在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而对于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劝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形成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二、注重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渗透教育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单一、僵化的德育渗透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抵触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与融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形式的创新与拓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渗透方式中,获得自身道德意识的形成。首先,应在教师的榜样中进行渗透。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以及师德建设,使学生在班主任教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直观性榜样作用下实现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其次,应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进行渗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丰富多彩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班级生活,同时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开拓了路径、创新了形式。如,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意识的渗透教育,还可以通过班级内主题班会的开展,集中的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德育主题的渗透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性的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德育的渗透与感染,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进而为实现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新型班级管理策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同时也使教学管理理念及模式得到了更新与完善。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教师就应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进行新型管理策略的实施,以此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意识的完善。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民主化的管理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与尊重。基于这种管理理念,教师就应在班级管理中积极的进行民主化管理策略的实施,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之中,以此实现自身自主管理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以此实现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德育引导的作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和学习能力的重视和了解,来积极对德育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