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如何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黄俏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和文化传承载体
        黄俏   
        广西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530001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和文化传承载体,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及民族精神的传承的革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学文化不仅包含了古典文学艺术资源,同时也囊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观。许多国学经典所蕴藏的优秀文化品格和做人基本原则,不仅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当前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中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学文化对人文素养构建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和分析,为读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职学生;人文素养
        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性格养成和价值观体系逐步建立,虽然已经逐渐产生了自我观念但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国学经典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不仅仅是文化修养的熏陶,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许多国学经典篇目所蕴含的道理都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和发扬的精神。国学经典以仁义礼智信为精髓,在结合经典故事基础上,弘扬诚实守信、仁义忠厚等精神,渗透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思想,同时许多内容也崇尚古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兴盛民族发展所奋斗的经典案例,从而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国学经典文化的价值,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与语文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国学经典文化,塑造高质量的中职学生人文修养。
1.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1学生对国学经典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多数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加之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进入到社会,失去了考试竞争压力,因此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自身动力不足。他们面对内容较为晦涩,整体难度较大的国学经典内容抱有一种悲观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国学教学面临严重的困难。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多为直接面向社会,其所学习的专业内容侧重于理工类学科或技术实践性学科,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素养较高,侧重于文化方面的学科对于其未来社会直接接触的需要距离较远。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特别是这些深奥难懂的国学课程对日后走进社会没有帮助,所以学习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再次,当前社会信息传播与发展到速度极快,互联网的兴盛为学生日常信息获取提供了更加方面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碎片化信息资源。社会主流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中,大量的娱乐方面的咨询充实了其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对传统经典国学文化的兴趣缺失。
1.2教学形式单一且枯燥,教师自身国学修养亟待提升
        教学形式的单一也是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沿用传统授课思路和模式,结合教材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经典文章,再通过简单的提问或者随堂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程度,这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很难做到充分理解把握,由于其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效果便大打折扣。同时,许多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文化的理解程度有效,只能从表层意义去分析和阐释这些经典篇目的文义,无法实现深层次解读和做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够生动凝练,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无法实现语言艺术的升华,进一步造成学生听课兴致不高,从而无法真正的认识和学习国学经典内容,其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提升。
2.提升国学经典对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探析
2.1提高整体认识,加强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
        从学校到教室,应该从整体层面提升校园文化中国学经典文化的重视,只有实现了国学经典文化在校园中的广泛关注,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场地资源如围墙、校内景观及花园、以及校舍墙壁等采用宣传画或墙壁宣传文字的形式,从侧面宣传弘扬传统的国学经典,将经典的涉及到文化道德领域的内容以手绘宣传画、成语小故事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漫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课后休息之余,徜徉于文化长廊中,不自觉便会产生兴趣,进而关注和认识传统经典国学文化的风采,帮助他们提升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另外,学校和教师还应充分挖掘传统国学经典中与当代社会发展所契合的文化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国学经典有机融合,组织和开展传统经典文化校园宣传活动或“国学经典进校园”主题诗歌传唱会,为学生认识和交流传统文化提供软件方面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对这些看似遥远的国学经典近距离认识,同时还能够借助经典文化分享交流,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抒发内心的感受,从而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升华。
2.2革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发挥文化特点,将传统文化与当前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流行趋势进行巧妙地结合,在教学中突出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喜爱传统经典。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为学生介绍当前非常流行的经典诗词传唱类节目,通过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解读,融入优秀歌曲创作,将这些远离我们时代的诗词歌赋重新赋予新的艺术形态,并由学生群体所关注的流行歌手进行演唱,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偶像所演唱的经典曲目,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模仿,同时结合自己偶像对这些经典曲目的解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排斥和抵触过渡到认识和喜爱。教师结合这样的模式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和交流,充分探讨自身对经典文章或诗词的理解,分享内心的感受与收获,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职院校青年学生中的关注度和传播。另一方面,教师授课中还可以依托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精炼,留给学生更多的交流与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理解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转化。
2.3教师提升自身国学文化修养,促进教育教学长久发展
        教师自身的国学文化修养提升对教育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拓展和延伸对国学文化的思考,将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词都充分的钻研拓展,并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搜集更多有价值的背景文化资源,利用线上教研和教学交流活动,充分的交流与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思想精髓。同时,教师应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在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完成基本教学认为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和文化传承巧妙地融合。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涉及到传统民族节日的诗词,将诗词的理解和当代我国法定节假日中一些现代人的民间习俗进行结合,进一步拓展区分南北方在同一个节日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民间习俗,为学生呈现一幅更加生动形象的民俗节日画卷。学生结合自身对民间节日习俗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并研究古代我国民间节日文化,能够提升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认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上述案例充分表明,教师的自身发展,直接关系到经典国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束语:
        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同时对青少年自身修养的提升和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中职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更好的结合,同时突出文化氛围的影响,这样才能促进经典国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仁奎, 廖丽.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
[2]. 顾晓燕. 回顾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国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4(6):10-11.
[3]. 李璟.略论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国学经典教学.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4):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