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郭静
[导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郭静
        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 北镇 121300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提出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学习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新方法的“创造者”。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索质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此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资源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资本是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幻灯片动画的制作时,教师可以自制课件,通过几幅不同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幻灯片制作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作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深化创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媒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着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做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五、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教学中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而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做为计算机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既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种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单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德才.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通用教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2]宋晓红.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报,2009.12.
        [3]孙立明.现代基础教育改革概论[M].2010.8.
        [4]王日超.计算机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200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