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英
新疆拜城县第三中学,新疆 拜城 8423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部分学生往往会受到学习压力、外部环境等原因,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传授,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思政教学开展,为学生传授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思政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无法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问题,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阐述当前中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其次结合学生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强化班主任工作以及设置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开展心理素质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思政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政教学开展,其主要内容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这四方面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但在实际思政教学工作开展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程度,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因而教学质量较为低下。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往往需要面临一定升学以及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会产生一定心理问题,制约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重视思政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实现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存在部分学生,往往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制约学生进一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时,其心理发展与变化往往在青春期阶段进入高峰期,因此在中学校园中,学生出现大量违纪与越轨行为,造成这一行为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差以及心理素质响度较低所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到青春期后,由于家庭环境、同伴环境以及个人心理困惑等原因,学生会产生多中心理问题,例如家庭背景十分严厉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若家庭对学生十分宠爱,则会产生过度依赖心理等。其次学生会受到当前物流横流社会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会出现诸多思想,既存在正确思想,同时也存在错误思想。而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缺乏分辨正确思想的能力,因而极易被错误思想所影响,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再次当前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我国也进入到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下,手机等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在网络中会存在诸多错误影响,学生长期沉溺在网络中,会被错误影响所影响。最后受追星网红点击率的影响,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二、浅议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课堂
在传统思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往往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初中思政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会涉及到一定意志品质教育,但缺乏专业心理知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思政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构建出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始终遵循统学生为主体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更新教学观念,采取全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率提升,对学生心理以及情绪起到健康调整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学生行为以及心理情况日渐复杂,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明确学生行为与心理之间的紧密关联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来源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心理素质,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实现良好心理的转化,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由此能够看出,初中学校在开展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转变传统说教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这一氛围下,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依据恰当情况创设情境,并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在校园环境创设中,可在走廊以及图书馆等环境中,设置宣传正能量的标语,选择正能量书籍,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强化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由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状态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存在部分中学生,之所以存在自卑等心理问题,主要是来源于班主任的主观评价。部分班主任,自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经验,通过自身主观情绪,重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漠不关心,这一行为将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甚至自卑心理的产生。针对这一问题,应当积极强化班主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积极表扬并肯定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家长进行良好合作,引导家长发挥教育功能,帮助学生疏导并克服心理问题。通过家校合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环境。
四、设置心理咨询平台
由于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且多变性特征,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养成,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师,并配备专业心理疏导教师,学生通过咨询以及宣泄等方式,释放心理压力并解决心理困惑。中学心理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尊重并理解学生,同时还需要保护学生隐私。心理咨询教师不仅是学生倾诉的对象,同时也是调解学生的主体,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学校还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以及讲座,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改善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当前初中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初中思政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应当积极强化班主任工作,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同时还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平台,改善学生心理问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亚兰,钟庆文,邓宏萍. 基于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143-144.
[2]贾张华. 初中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72.
[3]钱丽欣. 探讨解决中学生思政教学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途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