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李芳
[导读] 思维导图是表现生物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为生物学课程展现出具体的结构的一种生物学教学方法。
        李芳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现生物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为生物学课程展现出具体的结构的一种生物学教学方法。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教学;生物学科;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课程内容较为理论化,需要记忆的概念性内容和图表非常多,学生的记忆难度和任务比较多,如果是简单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生物学科作为理工科教学对学生抽象性思维培养的要求。从思维导图入手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是因为思维导图实施理念与新时期初中生物学生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新时期的学生培养目标来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学不应该再停留于碎片化的知识讲述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在思维发散、自主参与中实现系统性的知识感知与理解,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融合,就为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参与以及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可能。
        1. 思维导图的提出
        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成为“思维导图”之父。目前,全世界使用思维导图在各行各业的人越来越多,并从中获益颇丰,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在近几年逐渐兴起。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发展的工具,主要采用各种图形、各种符号和不同颜色来表达其中的概念。通过绘制简单、明了的概念图,使知识逐渐深化,并清晰地反应出在大脑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受到学生关注。
        2.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生物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工作。在生物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对
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手工绘制的方式。相对于手工绘制而言,软件绘制更为简单一些。一般来说,只要教师学会了运用软件,就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将
自己备课时需要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备课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喜欢使用手工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因为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具有简单、易修改的特点。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生物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第一,绘制主题。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首先要将主题绘制出来,这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一般指本节生物课所讲述的内容,教师应当在图纸的中心绘制标记出来,以使思维导图的整体核心明确、突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绘制分支。在主题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分支绘制,这是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思维导图的分支主要指和主题有关的所有次级主题。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一般采取树形格式的方式对分支进行绘制。通常情况下,分支不会超过8个,而且,在绘制分支的时候应尽可能地使用曲线。除此之外,次级主题越重要,绘制时越应当靠近中心主题。
        第三,填写内容并完善分支。在绘制好分支之后,就要进行内容的填写。一般情况下,在填写分支内容时要尽可能使用关键词,即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清楚、最准确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将中心凸显出来。

最后,如果各个分支上还有主题,应当继续绘制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2.2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的概念以及知识点是非常庞杂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些生物学科的概念使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在相同章节的重要概念整理到一起,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在重要概念的指引下,学生会根
据这些概念推出很多细小的概念,这样就很容易掌握了,这样记住之后也不容易忘记。以各个层次的概念知识网,来展现出每个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学习。
        2.3在生物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物课堂上,学生对生物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会将学生的这些问题整理起来。集中探讨这些问题的思路,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因此。在生物问题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思维导图运用的优势
        3.1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整个新课展示的过程与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思维导图设计的过程相结合。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可以先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等主题词展示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在教材翻阅、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为了促进学生快速提取阅读材料关键信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将“环境条件”“自身条件”“过程”等关键词展示出来。当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思考后,教师再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围绕上述关键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新课展示中思维导图的设计。
        3.2.发挥思维导图优势,促进知识体系构建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学生对于如何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一直都是制约学生生物学习有效性的主要障碍。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并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融入自己所涉及的思维导图之中。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对《流动的组织———血液》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现有知识自行将血液分层的思维导图设计出来,当学生跟着教师节奏分别将上层的血浆、中层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下层的红细胞填写出来以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相关颜色的提醒,如果学生对这些成分的颜色已经熟记于心就不必填写,而如果这些成分的颜色是学生容易遗忘的碎片化知识,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需要自主进行填写。对于其他与血液相关的碎片化知识教师也应该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唤起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记忆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与填写,进而使思维导图成为每一个学生专属的知识体系构建图以及生物学科复习宝典。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飞.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教学,2016,41(7).
[2]姚碧林.初中生物识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5,31(3).
[3]侯莹.高中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