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胜勇 庞惠敏
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 山东泰安 271026
摘要:学校中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往往以德育教育作为基础,并且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会不同程度的融入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制学科就是德育渗透的最佳学科。因此,怎样在教材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变得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制;德育渗透;教育教学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人格教育
作为道德与法制科目的教师,为了更好的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重视学生的地位,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变:
第一,改变德育教育下的应试教育目标,对于小学生实行德育教育下并不能当做是提升升学率的途径,德育教育下重点为小学生的人格塑造,要充分的发挥着德育教育下的主要功能,减少功利色彩的出现。
第二,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下课程过程当中,对于小学生这个主体要充分的做出尊重,同样对于小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做出尊重,要学会善于倾听小学生的心声,通过小学生的心声来启发小学生的心灵,不断的鼓励着小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学习,体验成功带给自己的荣耀。除此之外,还要让小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个人的尊严,以及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帮助自己形成客观以及负责的人格特征。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要用生活去解读课本所呈现的知识,真正的实现课本以及生活之间的对话,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课下中充满生活以及生命的气息。将生活中的情况与课本的内容相融合,对于当前使用的教材要敢于突破,不受到之前教材的拘束,以情景带入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对于生活以及时政的关心。要把教学以及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树立责任心,同时让小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升华,最终有助于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2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人格教育
现阶段,对话合作教学模式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将问题以情境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走进教师创造的情境,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最终充分掌握知识。
例如:道德与法制课中,进行“消费观”的讲解中,需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设定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设定问题,问题1:根据你的观察以及自己的消费体验,你能说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消费行为?这些消费行为分别受到那些消费心理的影响?:问题2:你认为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去理性消费。
怎样合理的去消费?怎样做一个有意义的消费者?这些问题作为道德与法制教师都可以作为情境问题提出,学生在获得问题后,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阅读,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如果遇到较为困难的问题,可以选择向教师询问思路或者与同学之间进行知识的探讨,最终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渴望,同时将学生与集体之间紧密联系,对于健康人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发挥示范作用,引领人格教育
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是每一个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在道德与法制教育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的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明确社会中的各种观念,针对各种观念进行了解后,表明自己的立场。教师应该时刻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更好的走向社会。
例如:在学习德育教育下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时候,在理论部分出现了真实的案例,那么就根据案例的情况把理论案例转化成真实的案例,让小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或者是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启示,这样的做法比单纯的利用书本上的理论案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有所了解,进一步接受,这样对于目前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下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下塑造优良人格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道德与法制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行之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明燕. 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与《道德与法制》的对比分析[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19-22.
2.赵莉.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05):85-86.
3.林妙珊.我国当前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成因分析[J].高教探索,2005(04):88-89.
4.樊平.当代青年学生群体心理与德育教育[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9(02):93-95.
5.梁丽琼.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2,1(06):8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