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 张小梅
[导读]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张小梅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小学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数十首经过专家和学者精挑细选过的优秀诗歌,对其进行的科学有效教学,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渲染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以促进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的高质量展开,实现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正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并不是非常容易,因为古诗词不仅蕴含着一些典故及所产生的背景,而且还是语言发展史中最值得鉴赏和研究学习的语言文化。所以教师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可以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网络媒体资源,促进学生形象认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材中,编纂者们选取的古诗词大都绘声绘色、情境交融,从古诗词的阅读过程中,就能让人形象的感受到作者描绘的美丽风景。而如何将文字中抽象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积极运用现如今日益发展的网络媒体,通过发挥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的优势,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进而更有效的进行诵读和记忆。像《静夜思》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画面和声音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感觉到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声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在此期间,师生之间也要加强互动,利用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是增加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二、设置合理情境,使学生产生联想
情境的带入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契合,需要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具体細致的表达,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音或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引发学生的画面感,这是为了将小学生的思维充分的引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如孟浩然的《春晓》中利用大量的自然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像鸟啼、风雨、落花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出这首诗的画面,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不断的自我想象,从诗词中得到强烈的感受。此外,像这种具有动态美的意境,教师也可以利用声音的优势,将鸟啼、风雨用听觉更好的表现出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情境,给学生一定的精神享受,从而强化学习兴趣。
        三、创设趣味教学场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入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切理解作者情感。例如,在教学《咏柳》这一诗歌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各自从家中带一支柳枝到课堂中与同学进行分享。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观察所带的柳枝与柳叶,看有哪些不同之处?而诗歌中所描写的“似剪刀”,和哪一位同学带来的柳叶最相似?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与当前现实生活的相通之处,认识到语文诗歌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缩短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实际生活与古诗词的距离,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更加乐学、好学。
        四、利用情景教学,增强古诗词记忆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增强对古诗词的记忆,能够丰富文化学识,拓展精神世界,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景教学是运用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导学生的手段,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不成熟,容易在古诗词学习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对古诗词的记忆。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村居》的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根据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情景演绎,以此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如:小学生:“你看,现在是农历二月了,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黄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另一名小学生:“是啊,杨柳还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小学生:“没错,你看那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聚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了。”小学生在学习《村居》的过程中运用情景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更牢固地记忆诗词中的内容,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良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增强教学的能力,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高效的环境。
        五、连景成画,丰富想象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都喜欢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因此抓住诗中景物展开想象能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令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以《绝句》为例: 教师先让学生边读古诗边圈出诗中的景物,学生很快就圈出了“黄鹂、翠柳、白鹭、雪、船”等景物,接着教师让学生联系诗句发挥想象,在景物前面加上合适的修饰语。学生多角度补充了景物的特点,有的说歌唱的黄鹂、茂盛的翠柳、终年不化的雪,有的说活泼的黄鹂,高飞的白鹭、高大的翠柳……学生在补充过程中慢慢地感受了到景物的美。最后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把这些景物串联成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学生从圈出景物到丰富景物,再到连景成画,想象不断地深入,直至在脑海中汇聚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从而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以画配诗,呈现想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中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相对应的插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诗意作画,让学生自由地把脑海中的所思所想呈现在纸上。再以《村居》为例: 教师在学生了解诗歌大致意思的基础上问:“我们要想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要在纸上画些什么?”有的说要画一片碧绿的草地、盛开的野花、美丽的黄莺,有的说要画一条小河,河边还要画上柳树,有的说要画一群儿童和风筝,有的说要画上蓝天、白云、太阳……在学生作完画后,教师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自己的画。学生不断地调动着大脑里的表象储备,对诗中事物进行再造想象,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春景图跃然纸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更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对诗歌的体会也更上一层楼。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认知更为广泛的文化学识,促进心智的发育,树立高品质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习高效的发展。虽然小学生在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教师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从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角度出发,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这对将来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提高低段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理解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师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才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带动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的学习与探索,为未来学生学好语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娜.借助多媒体更好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149-150.
[2]王烨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