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 庄英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纳入合作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满足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庄英
        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邮编215333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纳入合作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满足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问题,然后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观点,以期有助于小学语文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传统教室转变为学生共同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教室。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在实践中,采用小组教学模式时,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很难改变传统的角色,这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策略,以期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的划分不合理
        从实施阶段出现的问题来看,首先教师必须肯定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只有教师心里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然后,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认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点,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了,但是没有意识到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前提。例如,一些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候,在分组环节,为了简单方便,只是单纯的跟进学生座位的位置进行分组,而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这很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合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学习小组的气氛才会更加融洽,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才会更加高效。
2.小组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多数教师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很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进行到一半,还没有得出结论就被打断。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降低,而老师给出的时间又太长,学生讨论结束后,还有时间,就会无所事事,或者讨论与本科内容无关的事情,又浪费时间,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合理设置小组讨论时间,并且,保证所有小组都可以得到有效结论,给学生留出思考、发言的时间,又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式来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更大程度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之中。
3.老师的角色没有改变
        由于长期实施应试教育,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很难转变思维。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改变思维,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另外,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没有达到实际效果。此外,由于一些老师不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经常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从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考,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降低了小组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角色,将班级归还给学生。
4.组织分工不明确
        明确的分工对于有效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在学生小组学习分享中发挥关键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分工不明确,分组不合理,导致教室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老师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只针对一个问题,通过这些不同的小组将一篇文章进行分解然后解读,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当然老师也可以给不同的小组都分配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对一个问题的处理是不同的,那么不同小组就可以在对比中各取所长,各补所短。老师在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非常关键。
三、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和素质
        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教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合作的负责人。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性和规范性。随着教师技能的提高,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设定更有效的学习目标,促进小组合作的发展。
2.分配角色,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
        小组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当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不知道谁先说,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是,在小组讨论开始时,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没有秩序。为避免这两种情况,教师应选择一个小组负责人,在一个小组中为每个人分配不同的角色,并定期轮换,以便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小组负责人,记录员,等等。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完成小组合作任务。这样,学生不仅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且还能谦虚地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既发展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也发展了协调能力,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老师应在教学之前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有些学生寻找花生生长信息,另一些负责解释,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都得到了锻炼。
3.合理制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就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教学时间中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内的讨论都流于形式,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清楚的理解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到底是什么,讨论的内容过于发散,没有中心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小组讨论之前,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展开小组讨论。同时,新课标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这中时候就可以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点评,也更容易明白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差在哪里,需要在哪里改进,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可以积极地帮助较差的同学。教师在进行讨论之前必须明确小组的任务,一位同学朗读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发现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读完作文后其他人给予建议,可以将好的地方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学生明确自己讨论的意义和目的后,讨论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正确评价合作效果
        相对于评价学生个体学习而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一般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竞赛,表扬那些协作成    功的小组,用这种对集体的评价徼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跟踪,及时改进,针对小组表现进行表扬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珊珊.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7.
[2]刘文静,任顺元.“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10.
[3]张鲜前.对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