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砚峡社区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日常教学,而且可以促进儿童知识的多样化,使游戏形式更加丰富。婴幼期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启蒙发展的重要时期。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教授音乐时,教师应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发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音乐;有效;教育方法
幼儿园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建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多样化发展。研究指出,音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3-6岁的孩子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运用音乐的美育功能,我认为音乐游戏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然后,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实施审美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误区
(一)强调绩效而忽略过程也能够
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有效评估学龄前儿童的发育水平和状况一直是学龄前教育领域的难点。在某种程度上,这迫使许多幼儿园过于注重评估孩子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而忽略了过程评估,这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园的教育者和幼儿园的领导者通常更关注的是孩子能否流畅地演奏音乐,而不是孩子是否能够独立、自由和自觉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表演侧重于有限的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表演侧重于儿童音乐评估和表达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这种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错误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功利主义教学和其他类型的学习集中在以下事实上: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错误地将儿童完成特定音乐表演所需的技能或能力视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制定适当的评估标准以评估和指导音乐教学活动,最终导致了幼儿园音乐教学偏离了既定目标。
(二)专注于学科而不是整合
幼儿园的教学曾经由该学科的教学方式主导。在发展学前教育中,人们开始专注于主题教学活动和许多教学方法的整合。然而,目前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特别是音乐教学活动,仍然侧重于主题教学,而忽略了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整合。音乐教育被认为是直接提供相关音乐表达技能和知识的活动。音乐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是按照严格的学科界限分开的。音乐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织通常是在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逻辑框架内进行的,具体的活动过程过于关注学科教学,这一现象也存在于成年子女的学习中。结果,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方法变得简单,并且把重点放在儿童对音乐材料的机械化掌握上,这些材料反映了成年人的逻辑思维特征,很难激发孩子们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专注于锻炼,而不是经验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将儿童技能的某些方面的发展错误判断为儿童相应能力的发展是很普遍的。这不符合中国《幼儿园(试点)指南》(以下简称“大纲”)的重点。幼儿园教育应解决儿童相互冲突的要求,以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这不符合儿童的学习特征和规律。许多幼儿园在教授音乐时,过于注重发展儿童的音乐技能和掌握相关的音乐教材。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幼儿园的教育者和幼儿园的领导者缺乏有关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专业知识,对儿童的音乐学习方法和特点没有太多的了解。在实践中通常是这样,因为一些幼儿园经常教音乐,简化了活动,使孩子们只需学会唱歌或跳舞几支舞就能完成一项任务。
二、探索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
(一)组织游戏以增强幼儿的音乐体验
在幼儿时期,教师应使用更多的音乐教学方法,以达到“因趣生学”的效果,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流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使孩子们可以在有趣的、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改善幼儿的直观音乐体验。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我要求孩子们跟我一起学习歌曲“ Little Rabbit,Be Good”。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首歌的内容,我要求孩子们扮演“大灰狼和小兔子”的故事与我一起玩。他们中选出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扮演了大狼。一个扮演成兔子妈妈。 “大灰狼”和“兔子妈妈”交替敲门。幼儿们一起问:“谁在敲门?”当对方回答“兔妈妈”时,幼儿会说:“妈妈回来了,我打开门。”有趣的游戏结束后,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歌曲,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歌曲的内容,随着音乐的节奏唱歌和跳舞,取得了很好的音乐教学效果。这样,孩子们可以快乐地融入音乐学习中,从而唤起更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二)选择更适合儿童学习的音乐资料
在幼儿园,孩子们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教师应注意儿童生活经历的积累,并选择生活中较常见的音乐主题歌曲或曲目。这样的音乐作品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也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歌词也应具有吸引力且易于理解。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者应该了解孩子的特征,并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这样,通过灵活地选择音乐教学资料,可以更适合孩子的特定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并促使孩子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指南(测试)指出:“指导儿童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联系起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品味,并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除了经典的儿童歌曲,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国内外主要活动有关的歌曲以及一些非常流行的歌曲作为儿童音乐课程。因为流行的歌曲,孩子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几率非常普遍。他们走在街上时,许多商店都会播放这类流行歌曲,因此可以说孩子们对这些歌曲非常熟悉。通过将这些歌曲带到幼儿园音乐课堂,孩子们学习得更快,并且由于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他们可以快速地学会歌曲。
(三)了解歌唱活动的美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学仅限于引导幼儿演唱歌曲,关注幼儿的歌唱水平,音乐教学没有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及对感觉美和理解美的要求。然而,审美教育功能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唱歌游戏来发展和提高儿童理解音乐之美的能力。例如在教音乐“小燕子”之前,要先唱歌,然后进入游戏课“听音乐并做节奏练习”,营造一种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学习唱歌后,再进行各种形式的唱歌,例如小组演唱和比赛演唱。分组演唱时,教师应将竞争作为激励手段,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以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孩子对歌词和歌曲的理解。
同时,在唱歌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以增进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理解。例如,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使孩子们想象一种情况,一个小女孩在树林里采蘑菇,她的肩上背着竹篮。在完成了自我想象后,幼儿之间可以互相交谈,以告诉大家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景象。之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听乐谱、学习歌词等,欣赏旋律之美和歌词之美。通过各种形式的唱歌,幼儿可以从歌曲的艺术美感、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感受音乐中歌词、节奏的美,受到了良好的美育教育,同时促进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简而言之,幼儿园的教育者应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音乐的特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幼儿园的教育者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入手,注意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发展,为孩子营造一种自由而愉悦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幼儿园的教育者还应该帮助孩子发展基本的音乐意识和对基本节奏知识的良好理解。
参考文献:
[1]田丽.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48+150.
[2]沈晓霞.游戏中感知音乐——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的探讨[J].名师在线,2018(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