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 周慧
[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已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周慧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第二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已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能过于频繁,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中去,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讲授。
        【关键词】小组合作 参与 讲授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时间,“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法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推崇。无论是市县级的观摩课,还是校内的公开课,总离不开小组合作的重头戏。一时间对“小组合作”叫好声一片,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如果因为新的课程理念的先进性而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未必是理智的选择。在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们对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广泛的运用,不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導致小组合作在课堂上使用泛滥,学生对小组合作教学已经司空见惯。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们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还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混乱。
        应教学活动的工作安排,有一次参加高一年级的听课活动,教学的课文是《我与地坛》。教师对课文的讲解非常精彩,当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些混乱,气氛热烈却无实际讨论内容,导致教师草草将讨论结束,没有达到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二)教师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主导权交给学生,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完全将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交给学生组织或者完成。学生不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用意,盲目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在一旁等待,并不关心小组讨论的情况与结果,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也不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等到小组合作讨论结束时,教师再向各个小组询问学习讨论情况,不对小组合作讨论进行点评或者是总结,而匆忙的结束小组合作讨论。
        (三)“小组合作”将教师的作用弱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并不考虑学生的意见。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们大多数认为“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于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没有得到约束的情况下,往往讨论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还有学生自己做自己事情,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样更难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某一次公开课上,当堂教师讲的是《鸿门宴》。教师将重难点知识讲解完之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由于教师没有对小组合作的讨论进行控制,任由学生自己讨论,学生们将小组合作的讨论内容延伸到了《三国演义》里面,甚至有些同学讨论起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

教师原本想学生依据自己划定范围讨论,却没有想到学生讨论偏题了,加上教师受新课改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由学生自主讨论,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讨论的时间多于教师讲课的时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科学策略
        (一)结合实际,灵活安排
        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只要有问题就需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如果有的问题很简单,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对于学生意见基本一致的问题,也不需要小组讨论。过于频繁、没有实际价值的小组合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还会使学生养成一味依赖他人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
        例如,笔者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一节课中只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讨论。为了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认识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化,我拟定这样一些讨论题:别里科夫为什么要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别里科夫每天都战战兢兢,他在怕什么?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别里科夫?围绕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了近二十分钟,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了充分的发言与沟通,然后小组选择出代表简要发表意见。我认为这样的讨论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学生也有了广泛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领会本文的主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全程调控,参与讨论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全程调控小组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只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老师的调控与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确定一个适合学生学情、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讨论题。二是明确可以操作的讨论程序,推选组长与发言代表。三是考核并即时公布结果,给予表现好的小组以奖励等等。
        例如,笔者在执教《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学生的讨论题是“作者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对学生的合作讨论进行指导,明确了规则,学生知道怎样讨论了。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而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需要,适当讲解
        任何时代,都需要继承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也需要在创新的同时,继承传统。很多教育专家批评当今一部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积极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部分教师认为“旧”就是“不好”的错误认识。笔者认为,那种有了“新鞋”就丢掉“旧鞋”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合作、探究”,但也不代表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固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可以在兼顾小组讨论的同时,辅以适当的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组教学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教师没有对小组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合作将教师的作用弱化等。为此,本文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下:科学的分配小组合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组合作;教师要参与小组合作,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促使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马鹏贤.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1,(7)
        [2]马鹏贤.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1,(8)
        [3]王玉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