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郑雪娇
[导读]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科学和文化知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郑雪娇
        云南省建水县西山小学 654306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科学和文化知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要求的提出旨在让学生获得更加综合性的引导与锻炼,为实现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扩充知识面、培养良好习惯以及引导思想认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着重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练习,获得身心健康、感觉认知、思维素质、实践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其中,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基本素养概念和学科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语言技能、人文素养、语文思维、语言技能和德育等不同的角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学需求制定相应的具体实践措施,以保障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一、中国小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史,语言可以深刻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历程。它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传承,经受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考验,并逐渐积累了形成了独特的语文风格与体系,是认知历史,获得文学鉴赏能力增强的重要方法。同时,语文是我们的学生学习其他东西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水平,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锻炼语文素养,能够鼓励其获得更加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主要有以下几项积极作用:
        1.可以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
        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课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的重要保障,能够为逐步深入了解文化知识,认知文化遗产和人文特色,以及逐步寻求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创造机会。另一方面,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重感官进行体会感知。从而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以发展和加强学生的爱好和审美观,开阔视野,实现其认知的不断深化。
        2.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一个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主性。自主管理强调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的引导与培养,为实现其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锻炼能够使其得到自主意识的锻炼以及自尊心的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小学生对世界和一切都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他们对一切都感兴趣。这给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了便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秘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再共同进行分析,使其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并获得研究精神的增强。
        4.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对于社会参与而言,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合理地调节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能够使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在社会中练习,加深对社会和各种行业的了解,并获得良好的融入社会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实践的措施分析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营造基本的素养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些细节,例如教授学生的素养,语言技能和全面的素质培训,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创造继续教育的良好基础。以部编版二年级的“魅力之秋”为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情感地阅读文章,以便学生可能对收集文字和观察周围的植物感兴趣,并希望探索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以供学生欣赏。鉴于学生对颜色的热爱,老师在课堂中展示了秋天的形象。彩色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好的工具。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描述他们从图片中看到的秋天,并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下一步是看图片,让学生学习新生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和记忆,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或分组合作组织阅读比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分组。这种游戏方式会使学生对识字率产生兴趣,这也可能与学生的识字率发展相吻合。
        2.通过在课堂上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是关键。通过有效的教学,学生可以理解和积累内容资源,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语言。一段时间后,探索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以便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内容和进行分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中,学生需要理解课文的含义并表达意见。每个学生表达的具体意见都值得鼓励,以便学生可以通过深度语言学习来优化他们的语言。对知识内容和结构的设计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语言能力。实习和培训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和文学素养的目标。教师需要加强这一领域,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3.加强阅读指导
        强化阅读教学要求每天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阅读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积累词汇量和句子的使用方法。在课文阅读参考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背诵基本词汇,还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文化的精髓。传统阅读基于解释问题和背诵主要词汇的方法。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甚少,因此精读课文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我们可以在阅读文本时采用几种文本阅读方法的组合,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词汇以及在阅读多篇文章时作家的不同心理变化。情绪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分析文本的能力。第二,完成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基本词汇创建句子。它丰富了学生的使用能力,并丰富了阅读指导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阅读课文感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技能。
        (1)锻炼语言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检查。因此,语文教科书文章可以在单词和句子知识方面作为模板,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重复和情感朗诵有助于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运用语言理解能力,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知识和理解,并获得语言素养的提高。
        (2)背诵古典诗词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形式。教授诗歌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引导,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诗歌来进行理解、记忆与感知。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语文素养的增强。
        总结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致力于教育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学生还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学习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高语文素养,达到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这一问题的教学目标。中国基础素养的发展在未来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机会,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推动素养教育的有效渗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勇. 观千剑而后识器——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教师, 2018, 000(012):25-26.
[2] 闫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新课程(上), 2018(7): 107-107.
[3] 李莉.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明日, 2018, 000(007):P.202-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