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正英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巴普镇小学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很多教师发现,一些学差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对学差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改进。
关键词:学差生转换;行为习惯改善;有效策略;方法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未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就会导致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厌学、逃避、叛逆等心态,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班级中的学差生,教师应重点对其进行观察,找到改进其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差生的转变。
一、采用平等对话,营造民主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对于教师非常信任、非常喜欢,那么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主动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阐述,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因此,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教师应采用平等、民主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教师实现交流。
例如,在我接手这个班级之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甚至都无法读课文。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我用和蔼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想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帮助学生进步。有的学生告诉我,一直以来,他就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并且成绩一直不好,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我发现,学生掌握不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我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到适合她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不断探索。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成绩实现了一定的提升,我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希望学生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二、针对学生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方法,将无法契合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无法使学生得到改进。因此,教师应深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习惯的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他经常性的旷课,虽然跟家里人说来上学了,但是总是不愿意走入学校的校门。有一天下着大雨,学生告诉我,他在搅拌机中看到这名学生了,我连忙赶过去,看到他蜷缩在搅拌机中,旁边放着两个土豆。原来他为了不进入学校,连营养午餐都不吃,宁愿在这里自己吃土豆。为了能够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我开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会让他负责班级中营养午餐的发放,让他能够具备责任心。有的时候,当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我也会让他负责进行处理,对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解决。在我的引导下,他逐渐地走入到了班级中,认识到了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并且开始喜欢上了学校的生活。慢慢地,他开始喜欢上课了,再也不旷课了,使得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改进。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能够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进步,实现行为习惯的改进。
三、挖掘积极因素,指导学生提升
有的教师对于学差生采用忽略的态度,认为学差生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并且经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差生,没有及时发现学差生的优点,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教师应努力发掘学差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积极因素,不能够对学差生进行全盘否定,引导学差生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逐渐改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学生的提升。
例如,有一次,一名留守儿童的家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的孩子喝醉了,不省人事,被亲戚送到医院洗胃。当时我非常震惊,马上与学生取得了联系,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原来,一个同学喜欢这名学生的手表,以1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他就使用这100元请全班同学吃辣条,剩下的钱买了白酒。我并没有马上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告诉他,老师看到他非常聪明,能够发现身边的商机,用自己的手表来挣钱。他也非常团结友爱,能够将自己挣的钱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他有这么多优势,但是在学习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是因为他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只要他能够配合老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补充,一定能够实现稳步提升。在我的教育下,学生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不再触碰酒精,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实现了改进。
四、依靠集体力量,打造积极环境
集体的力量对于班级中个体的发展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整个班级中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那么每个学生都会主动改进自己的不良习惯,带动自己的成长。如果班级中的氛围比较消极,学生也会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实现成长。
一次,学校举行了篮球赛,我在班级中招募了喜欢篮球的学生,组成了篮球队,其中有几名学差生,并且从中选拔了篮球队长,负责带领篮球队进行训练,其他的学生作为拉拉队,为篮球队的球员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有的学生非常担忧,觉得自己班级的篮球队会输。我告诉学生,输赢不重要,只要我们在比赛中尽了最大的努力,就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班级的期待。为了能够获得最好的成绩,篮球队开始了努力训练。在比赛的时候,学生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虽然没有取得比赛的冠军,但是也收获了很多掌声。在参与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整个班级团结在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班级中的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友谊。同时,学生认识到,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辜负自己的时光。因此,他们将这种精神也用在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实现了良好的改进。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只有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使其人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对学差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应结合学差生的实际情况,为学差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对学差生渗透关心和耐心,使学差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改进,让自己在班级中实现健康成长,成为更加优秀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广海.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0(18):145-147.
[2]宋淑兰.用心铺就“差生”成长之路[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5):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