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新冠疫情,中国为什么能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辜芍文
[导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辜芍文  
        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5719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全民抗战疫情的阻击战中产生了众多的典型素材、动人故事、英雄人物……这是生动的现实版教科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涵养核心素养的宝贵资源。
        思政教师,要抓着这个育人的历史契机,以“战胜新冠疫情,中国为什么能”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遵循“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和要求,以抗战疫情中的真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活动过程,寓价值观引领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抗疫实践之中,让学生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更加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感受“中国精神为什么具有强大凝聚力”,更加体会“中国人民为什么伟大”,使“中国为什么能”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田,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关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战胜新冠疫情的关键也是党。为此,精选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中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面领导核心作用的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信念入脑入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情境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同时,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 探究:(1)情境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执政理念的?(2)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
        一是让学生确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就一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打蠃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感受到党的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胜新冠疫情阻击战的最根本政治保证,切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认同。
         二是使学生懂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生命权和健康权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切实增强学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行动自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战胜疫情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今天的战胜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的独特政治制度优势。   
        情境二:疫情发生后,财政部与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医保及财政部门要确保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 驻鄂央企中建三局牵头,数十家中央企业协同作战,飞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生产能力,迅速转产或扩大生产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疫情急需品,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巨大。


         探究:情境二是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
        在疫情阻击战中,央企中建三局牵头、数十家中央企业协同作战,一些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明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何能够成就中国经济奇迹的道理;由国家财政兜底解决肺炎患者费用问题,感受我国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等,这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让学生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三、中国精神是战胜新冠疫情的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透彻的学理和思想说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让中国精神在中国大地上代代传承和弘扬,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情境三:几万名军地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保洁员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前线,奏响了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凯歌,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1)材料三是如何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2)“最美逆行者”是如何诠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息息相关,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疫情抗战中展现出的“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的精神品质,充分彰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最美逆行者”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在故事的讲解和问题的探究中,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
         四、中国人民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人民创造过无数辉煌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都是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在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的主体,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定力量。广大的白衣天使、公安民警、社区(村)工作者、抗疫志愿者等等,他们日夜奋战在神州大地疫情防控总体战和阻击战的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再次证明,中国人民为什么行,中国人民为什么是伟大人民的论断。   
   情境四:快递小哥汪勇一直为医护人员免费备餐、送餐、订制生日蛋糕;深怀感恩之心的汶川女孩佘沙,奋战在抗疫一线;历经3天4夜,冒雨步行、骑行300多公里返回医院上班的甘如意等等。探究:他们的抗疫行为值还是不值?中学生如何以他们为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民群众在抗疫中的不凡之举,凸显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与担当!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在灾难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只能像汪勇、佘沙、甘如意等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才能撑起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脊梁,打赢疫情抗战的最后胜利!
         战胜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能!这得益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益于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群众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支撑。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为祖国点赞!
        [本文系“十三五”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素质培养研究—以高中系列思政课为例”(课题编号QJY13516119)和立德树人融入澄迈县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M202005005)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