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如
广州市海珠区海珠幼儿园
摘要:本论文以广州市特殊教育小课题研究“利用广东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发育迟缓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总结在课题中关于“广东民间体育游戏”“发育迟缓儿童运动能力”的相关经验及成果,撰写成文。通过研究总结,为幼儿园教师面对发育迟缓儿童的运动能力问题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策略,同时可以作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广东民间体育游戏、发育迟缓儿童、运动能力
一、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小梓由于被确诊为发育迟缓,家长对其任何方面的要求都不高,常常总给小梓找理由,认为小梓某方面“做不到是正常的”,所以他们对小梓动作发展能力方面也没有太过重视。通过与小梓家长的多次沟通,我们发现小梓家长对小梓各方面的教育产生“束手无策”的想法。
(二)自身原因
从小梓自身来说,他从小体质较差容易生病,身体缺少锻炼,常会出现手脚乏力的现象。同时,小梓比较懒惰,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体育活动中,他常常因为无法做到与同龄人动作同步,就直接坐在一旁休息甚至在原地一动不动。久而久之,他与同年龄段儿童的运动能力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三)环境原因
在幼儿园所开展的体育游戏,是针对班上整体幼儿所在的年龄阶段对体育游戏的目标、内容进行设计。但是小梓的运动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差距较大,他难以在游戏中达到老师的要求,完成与同伴的协作,因而常被同伴拒绝、忽略。因此,我们需要以小梓的运动能力为体育游戏设计的目标及内容,关注小梓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针对情况进行游戏的适当调整,从而使小梓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促进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过程
作者与课题组成员浏览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发育迟缓儿童、广东民间体育游戏、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知识,并学习如何使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与研究对象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收集研究对象的身心发展情况资料,对研究对象做好个别化教育计划,整理其目前所拥有的五项体能测查数据。通过大量地阅读、搜集有关资料,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目标检核手册(教师用)中“粗动作能力”所取得的数据以及广州市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系(健康领域),以幼儿园五项体能测查内容(20米快跑、立定跳远、单足站立、拍球、投掷)为主体,结合广东特色的童谣及民间体育游戏,设计广东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教案。在课题研究中,围绕幼儿园五项体能测查的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与设计广东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如“飞机榄”、“何家公鸡何家猜”、“麻鹰捉鸡仔”、“氹氹转”等。小组成员在每次的体育活动中,针对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行为、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在记录的基础上,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在课题实施阶段中运动能力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数据及资料定期汇总,调整IEP的目标,改良游戏玩法。
三、研究成果
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整理小梓在课题中产生的所有“五项体能测查数据”表,发现小梓的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对比其数据,总体来说,发现小梓“单足站立”、“20米快跑”两项数据,进步较大,距离达标线(中、大班)仍有距离,但是已经略微开始超过小班达标线;而“投掷”、“拍球”进步相对较小;“立定跳远”则无明显进步,之后在课题结束后,还是要继续加强小梓在此方面的练习。
后期,对小梓运用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目标检核手册(教师用)中“粗动作能力”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数据,比首次取得的数据也有进步,具体表现为“非位移”的“头部控制”、“肢体基本动作”;“站”;“移位”的“走”、“跑”、“跳”等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设计“广东民间体育游戏”,对发育迟缓儿童的运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四、研究心得
(一)家园的沟通是合力
在此研究中,离不开家长对研究的支持。首先,我们要与家长耐心、多次地进行面访,让家长正确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也想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好,与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战线。在课题开展中,我与研究家庭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与小梓家长反映研究开展的进度,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小梓采取到数据的情况。在放学和周末,甚至暑假的时间,家长也会按照“五项体能测查”所对应的项目,有目的性地带小梓到户外进行锻炼活动。这样一来,小梓的空余时间也在锻炼,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二)游戏设计具有针对性、灵活性
在此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小梓的观察及“五项体能测查”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与设计广东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下面以“何家公鸡何家猜”为例进行分析,总结。
首先,第一次设计时,游戏目标为“中班健康领域”中的具体目标:“1、惯用脚优于另外的脚进行单足平衡动作。2、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但在游戏后,通过观察小梓在游戏中的具体情况,发现小梓在活动中单脚站立时间较短,还没念完童谣已经多次要放下脚,同时在游戏中他无法坚持连续单脚跳出去找到呼啦圈,很快就被淘汰了。重复一两次后,小梓参与游戏的欲望不太强烈。于是,我们便立刻修改了游戏目标“1、惯用脚优于另外的脚进行单足。2、能尝试持续单脚站立5秒左右”。第二次“何家公鸡和家猜”游戏是在游戏(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由于在游戏前一部分是用走的动作,对小梓来说相对比较轻松,小梓十分容易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后部分,采用了“一人一圈”的游戏规则,不会产生淘汰,小梓自然能积极地参与到每次游戏中,并能够尝试连续单脚站不被狼捉走,游戏效果良好。两次游戏后,发现小梓单足站立的技能掌握得比之前熟练了,于是我们的游戏目标就变为“能尝试持续单脚往前跳1-2米。”同时设计出新的游戏玩法……
因此,在设计广东民间体育游戏的时候,我们的游戏目标及玩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游戏时,我们要注意研究对象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游戏情况,如情绪、行为、动作技能等方面,游戏结束后针对数据和研究对象所呈现的效果,及时进行新的调整与设计。游戏目标不能设置得太大,要适当地缩减范围以及要有具体的实操性(数据清晰),如技能目标“能尝试持续单脚站立5秒左右”。所设计的游戏规则、情节也不能设置得过于复杂,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理解能力及兴趣所在来定。
(三)多鼓励,促自信
小梓是一名发育迟缓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也能够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在研究前期,小梓对自己是不自信的。但是每次在游戏中,我们教师都会在一旁观察他,及时鼓励他,表扬他的小进步。久而久之,他变得对广东民间体育游戏十分感兴趣,参与度提高了,与同伴的相处也逐渐变得融洽。因此,在以特殊需要儿童为中心所设计的游戏中,我们要多鼓励,如及时的语言表扬;教师以身作则共同游戏;发挥同伴作用,让同伴邀请、带领其进行游戏;及时调整游戏难度,让孩子更容易参与游戏,获得参与感与成功感;游戏后的小贴纸的奖励。只有孩子自信了,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也更能获得成功感。
五、结语
研究课题,不仅能够促进自身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能清楚地了解、认识不同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走进他们的小世界,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