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韦远应
[导读]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场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教师要有意识的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再加上年龄较小,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很难考虑周祥,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更有效率的运用学习技能,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韦远应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第四小学  547300
【摘要】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场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教师要有意识的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再加上年龄较小,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很难考虑周祥,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更有效率的运用学习技能,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课堂 实际生活 现代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083-01

        数学归结起来是由数字、运算和符号堆砌起来的,它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在义务教育中,数学是重点科目,也是小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开端,如果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无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数学教师们要探讨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新课改影响下,情境教学逐渐崭露头角,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证明,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以便令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魅力,使得他们对数学更加热爱。此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也令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使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加愉悦。
        一、创设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意义
        (一)运用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成效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以形象思维为主,出于年龄使然,他们性格比较活泼,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结合这个特征,教师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比如将比赛和游戏的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玩耍中汲取知识,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还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积极。事实证明,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热爱学习,能够产生源源不断地学习动力,那么便会形成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教师创造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后,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变得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不仅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还提高了师生的交流频率,也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亲密的交流,使双方的心扉敞开,展现真实情感,使师生关系愈加牢固,还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更加顺利,进一步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
        (一)情境创设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比较枯燥,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着手,创设他们喜爱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比如在教学中穿插生动的图画、有趣的片段,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如此一来,学生对教师抛出的问题也会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循环小数时,教师在引入循环小数概念时,可以事先制作一个有趣的课件,比如穿插一些卡通或者小动物图片,然后排列循环,循序渐进的引出数学概念,还能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愉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可靠的保障。
        (二)情境创设需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诸多学者从生活中探索出的新知,可见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有多么紧密,在新课改背景下,课本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愈加密切,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知识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将乏味枯燥的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成效更加优质。比如讲解“两者相遇”问题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不妨假设生活化情境:小鸭子在离开小青蛙的家时,忘记带绘画本,现在它要返回小青蛙家去取绘画本,行走速度为50米/分,小青蛙发现小鸭子的绘画本忘记带了,它带着绘画本,要去小鸭子家中归还给它,小青蛙以40米/分速度行走,在多少时间后它们会相遇?学生对于这种生活情境会产生共鸣,能够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地对问题展开计算。
        (三)挑战性的悬念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特征创设充满悬念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就使得学生无形中掌握了更加多元的知识,也会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简言之是让学生由听讲的状态转变成自主学习的状态,比如教师在讲授知识前,先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讨,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这样无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以将节省的教学精力放在更加有效、更加积极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在小学时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使未来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小学生的学习全凭教师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积极为学生搭建知识通道,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摒除传统教学思想弊端,运用高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引起重视,对数学学习充满热爱,只有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门课程,才能使学习效率得到保障,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使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变得更易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魅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令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使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加愉悦。
参考文献:
[1]冯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2).
[2]年敏.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情境创设[J].吉林教育,201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