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谢少强
[导读] 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更好更快速地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以成为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并未注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很难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基于此,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谢少强    广西省桂平市社坡中学  537206
【摘要】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更好更快速地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以成为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并未注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很难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基于此,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04-01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利用单一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不能主动直观的理解。经过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延伸其的爱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连接课程,是具备自身特点的、更高层面的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鉴赏的定义为:运用感知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同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一种教学活动。高中学生的美术意识和美术素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审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高中美术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选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历过时间长河冲刷后流传下来的艺术精品作为鉴赏资源,可帮助学生完善审美认知心理、形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审美教育的融入
        在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中美术老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落实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老师可以多方位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条件[3]。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建立审美共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营造学习气氛,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以形写神诗情画意》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美术鉴赏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和趣味化,加强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融入审美教育和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主要的影响。



        (二)增加更多直观性的鉴赏内容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参与美术鉴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让学生在自行观看和品味美术艺术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解析与评价,促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得到精神层面上的积极发展。不同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于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自身能力,对其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通过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鉴赏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对于一些瓷器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由于这些瓷器作品是古代文物,学生往往是通过影视资料来进行认识和观察的。如果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鉴赏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单一地讲解并让学生自主观看,将很难保障鉴赏学习的整体效果。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可以收集和整理一些陶瓷工艺作品,让学生在实际鉴赏的过程中配合自己的观察,通过亲手触摸来感受瓷器艺术作品的质感和纹理,拉近学生和艺术之间的距离。
        (三)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
        新教育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可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新技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美术鉴赏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仅采用传统的方式对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可将艺术作品动态化地呈现给学生,更加方便学生进行欣赏。并可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四)老师走出舒适区,从内容讲授者变成学习促进者
        课堂赏析作品时,老师往往在认真地讲解,而学生要么听不懂,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边听边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总之,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让课堂40分钟的教学变得更有效、更愉悦、学生参与度更高?老师们需要走出舒适区,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与学的思路上引导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课堂教学为分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鉴赏作品任务的团队合作型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既能引领学生对作品从浅层次思考转变为深层次探索,又能带动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作为。这样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备课时我们要精心设计那些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并抛砖引玉,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过程,进行分组合作型学习。例如,赏析伦勃朗作品《夜巡》时,学生课后分组搜集资料,自由组合,分为三组:第一组讲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品背后的故事;第二组介绍大师伦勃朗的神乎其技,如光影、心理、色彩等;第三组讲述伦勃朗跌宕起伏的一生、性格与艺术情怀。此课的教学设计安排,让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深入了解了历史文化背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教学层面的改进和优化,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鉴赏教学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实现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莹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 (20):110.
[2]李舒婧.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J].高考, 2019(24):173.
[3]李远磊.试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J].读写算, 2019(18):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