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张忠欢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张忠欢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在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以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面对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中生,引导其进行高阶逻辑思维训练对其成长十分必要,而历史学科因其庞大的内容与繁杂的细枝末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平台。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发现、阐述、解决与辩护等程序是完备的问题意识呈现,是不断发掘与汲取历史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

张忠欢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一中学  5503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在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以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面对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中生,引导其进行高阶逻辑思维训练对其成长十分必要,而历史学科因其庞大的内容与繁杂的细枝末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平台。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发现、阐述、解决与辩护等程序是完备的问题意识呈现,是不断发掘与汲取历史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8-01

        引言
        应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执教所用的教学措施应不断与时俱进地升级、革新,教学课堂授课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均须实现提升。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未来学生历史学习道路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有效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避免学生在今后学习道路中走“弯路”。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一)难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理念
        尽管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在多种复杂原因的叠加影响下,当前包括高中历史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我国学生面临的人生重大考试———高考中,历史相对于语数外,无论在学习压力还是在考试分数比重上都未受到同等的重视,因此,师生在此种现实情况影响下会自然放松对新型历史学习方式的探索而最终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多数教师仅把学生领会书本知识及考试技巧等应试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外历史蕴藏的巨大价值。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针对学生来讲,其渴望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多样化的新鲜执教体验,继而增强自身历史学习热情,自主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量;也希望教师为其提供课外学习实践平台,考查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正确与否,加强知识与实践的交汇、联动性,获得历史学习新乐趣。然而如今高中历史课堂授课实情却是教师所用教具类别单一,只利用多媒体讲解教学课件,导致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价值难以发挥。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把握问题意识的实践内容与方式
        教师唯有充分掌握问题意识的实践内容和方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问题保持高度的兴趣与敏锐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问题意识巧妙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探究其中可能蕴藏的研究问题。教师要规划开放性的教学与课堂互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并主要利用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思路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适当拓展历史知识,并推荐学生自主学习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历史。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提升教学品质与效率,而且能激励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并形成自主探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不论是小学时期学生,还是初中时期学生,或者是高中时期学生,他们都对新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这一特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与探索,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其他小组学生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求胜心理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氛围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与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三)注重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问题解决后的反思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上所采取的教学行动存在误区,只是带领学生反思探究的结果,即学生是否找到了比较准确的问题答案。实际上,结果是由过程所决定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反思的角度和对象应该更加丰富,包括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态度是否积极,所采用的方法或遵循的思路是否不尽合理等。最后,反思的重点不在于对学生的批评,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问题教学法中,所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优势与成长。例如,在采用问题教学法对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如下内容:探究时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几个当时的思想家身上,还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思考的?是不是辩证地看待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探究文艺复兴运动造成的影响时,分为了几个方面?够不够全面?等。然后针对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失误在什么地方,又有哪些方面的思考比较合理、正确,今后应继续保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上,探究学习过程要依靠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来完成。望广大同仁都能用好问题教学法,在积极应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能够逐渐具备独立获取历史知识营养的能力,落实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立才.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码世界, 2019(11):142.
[2]刘松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 (14):105-106.
[3]张书敏.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