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杜飞雁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杜飞雁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富平中学  7117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1-01

        引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学生身心的发展,引导学生端正相应的教育理念,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具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无法摆脱灌输式的教学弊端,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缺乏关注度,且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想要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并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教师就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概述
        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前有充足的准备;教师进行科学的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对时间的有效利用。从各种效率的含义和特征来看,结合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在未来从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等方面着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注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小学生,初中生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丰富情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特点,真正地关心学生,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初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学生做好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无论日常生活中还是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需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只有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
        (二)加强课堂互动,在融洽氛围中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需要两大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仅仅是自己讲、自己说,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互动需求,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这也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注重多种形式的课堂创新
        目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面临的难题就是课堂的教学形式太单一,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出现疲惫感与厌倦感,并失去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从各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促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形式丰富。基于此,教师可突破传统化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形成多方都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具体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能确保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道德问题。
        (四)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条件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完善的道德素养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给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是鲜活灵动的,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其他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会探索质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传统沉闷教学氛围的有效转变,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将学生的具体生活与真实需求作为出发点,遵循“以生为本”,维护学生的利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实现表达能力与自信心的增强,从而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其武.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 (37):172.
[2]殷淑慧.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108-109.
[3]潘自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