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林玺
[导读] 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全新的、综合的、富有引导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师发挥的主要角色功能是引导学生实现高效思考,实现逻辑思维发展和数学知识积累。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对提问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丰富当下的教学理论,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助力,同时促进小学数学素养的发展,并为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数学素养提供更多高效途径。

林玺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小学校  610107
【摘要】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全新的、综合的、富有引导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师发挥的主要角色功能是引导学生实现高效思考,实现逻辑思维发展和数学知识积累。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对提问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丰富当下的教学理论,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助力,同时促进小学数学素养的发展,并为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数学素养提供更多高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提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7-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中对于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为一体,而不恰当的提问不仅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地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成了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一、设置疑问,进行有效提问
        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课堂提问。在给学生布置问题时,要让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对问题有回应。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不能在课堂上自说自话,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系列设问的形式提问。例如,教师在讲“鸡兔同笼”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问题,教师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关于鸡兔同笼的系列问题让学生来作答。在设计问题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求解方法,然后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完基本的求解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提问“在笼子里鸡和兔的头总共有30个,腿共有88个,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这就是典型的二元一次方程求解问题,在课堂上通过二元一次方程就能解答这一问题,得出答案。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知识点提问,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增强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层次性
        教学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也就无法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充满灵活性和层次性,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这样,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全面。例如,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就在课堂上设计问题:“假设a=1、2、3,那么5b+3的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此时,优等生很快都得出正确结果,而差等生计算的过程很慢。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奇数与奇数/奇数与偶数/偶数与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奇数与偶数/偶数与偶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呢?”当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后,就可以直接通过乘数或加数的奇偶性快速判断出运算结果的奇偶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运算能力。此外,教师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提问的目的,更要让学生的思考步骤同教师的教学步骤一致,让学生实现足够的课堂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反应,为学生预留合适的思考时间。
        三、巧妙设计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
        矛盾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结合矛盾提问,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例如,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提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如果不可以,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其他的图形呢?”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疑惑,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思考。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行系列提问。“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变为哪些图形?能不能转变成长方形?转变出来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在转变完过后,两个图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教学,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会发现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传统的数方格方法,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矛盾,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层层剥茧解决问题。
        四、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激活数学思维
        开放性提问是指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途径。它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开放性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探究、积累、总结知识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建立和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宽度与深度。例如,教师设计出一道应用题:现有160吨货物,A型卡车能运送10吨,费用200元,B型卡车能运送8吨,费用150元,请同学们设计出最合理的运送方案。这个问题的开放性很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要考虑运送货物的数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运送成本,学生们纷纷讨论出多种方案。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提问。通过有效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平时,教师要多总结经验,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提问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卢传敏.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0(11):46.
[2]张燕.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提问教学的实施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齐国锋.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 (0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