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禤洁明
[导读] 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更好更快速地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以成为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并未注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很难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禤洁明    广西省桂平市社坡中学  537206
【摘要】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更好更快速地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以成为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并未注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很难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06-01

        引言
        高中阶段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年龄,也是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趋向于成熟,对社会事物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对美丑善恶有了是非判断标准,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一、高中生审美心理的特征
        高中生由于年龄与心智日渐趋近成年人,因此,其审美心理主要呈现出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的趋势,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审美眼界逐渐得以开阔,这与知识的逐渐积累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审美眼界的开阔,学生的审美趋向愈发明显,可能出现对某一特定艺术的青睐或是更加多元化的审美倾向。具体来说,第一,从艺术题材上看,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再局限于具象艺术,且逐渐认识到“画得像”不是评判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对写实作品的认识也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更加关注其真正的内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意识。第二,从画面构成与表现手法上来说,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写实绘画中汲取造型、上色等基础绘画技巧,充实自己的绘画能力。同时,对于抽象绘画或是意象作品,则能够有意识地概括其创作的思维与创新点,梳理并总结新型艺术创作理念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去功利化
        针对高中美术教学趋向于功利化的现象,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发挥出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务必要适应课程改革的大潮流和大趋势,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水平,改变错误的教育思想,不能够以分数判断美术学习的效果,要在美术教育领域推行去功利化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想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具体而言,在课堂授课形式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当被摒弃,只有改变了课堂的互动模式,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鼓励和带领下走出课堂,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近距离的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体会在生活当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天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改变教学手法,创设新型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开展对比教学。在学习各大美术流派和著名作家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将古典画派、现代画派、印象画派等不同的美术流派集中在一张图表之内,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画派之间的异同点,感受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作品创作风格,体会到不同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要能够掌握不同的美术流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二)把握内涵,重视内容创新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呈现出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正确的文化思想,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美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鉴赏美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如,在教学《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可选取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剪纸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详细介绍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为学生展现多样化的剪纸主题,如花卉、人物、历史典故、吉祥图案、风景等,并让学生正确了解剪纸的具体用途。人们往往通过剪纸寄托美好的愿望、表达情感,剪纸属于典型的象征性艺术。在学生了解剪纸的含义、内容后,教师再亲自向学生示范如何剪纸,传授学生剪纸的诀窍,让学生了解剪纸的独特之处,并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
        (三)促进教学对比,提升学生审美判断
        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还应使其具有审美判断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当学生观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从艺术、现实的角度进行整体感知,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阐述自我理解、进行合理的评判。这就需要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基础上,继而对画作进行认真观察、细节分析与美的感知,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使其具有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以包容、开放的视角看待艺术作品,感受别样之美。从而在师生互动、见解分享中,助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他们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避免鉴赏课过于循规蹈矩。
        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至观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的肢体性能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学生,应提高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两者做到有机统一,才利于实际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世民.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 (62):169.
[2]焦丽君.论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 2019(11):115.
[3]夏景祥.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J].新课程(下),2019(03):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