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林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中心小学校 641008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不足,对其进行了调整。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低。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及时的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标准,并提出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数学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内容,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强。在这一情况下,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难度比较大,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强。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教学对策进行创新,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达成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1.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标准
1.1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比较低,这些知识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需要教授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使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热情。
1.2在教学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
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将传授数学知识和对于人才进行培养相联系,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2.1满足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十分旺盛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并且能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掌握这一特征,及时根据学生的喜好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扩充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面对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弥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虽然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短暂的提升,但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进程刚刚开始,对数学的认识还不全面,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因材施教地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思维模式进行了解,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以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补充。
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3.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学流程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内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来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省。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倍数的概念与加减乘除等概念联系到一起,再引入分数、小数等曾经学过的概念,使学生加深对自身所学的记忆,并针对所学知识中存在的漏洞进行补充,强化学生对倍数这一概念的认识,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创设契合的数学情境
旺盛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小学生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数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辅以对小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而设置的一种真实的教学氛围。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学生可以有效激发回答教师问题的勇气,并能下意识地以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继续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教学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计算出面积,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等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同时让学生思考正方形可以由哪几种图形组成。在这种问题情境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增进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并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计算出多边形的面积。此外,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并能对自身的思维模式继续拓展,扩充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充分提高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的感受。
3.3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主要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全部的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统一的安排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这一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降低教师因为教学过程中判断失误,教学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出现的概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对于教学经验进行交流,制定出更加满足新课标需要的教学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只需要进行备课,还应该将其和教学进行联系。在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该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将教学方案进行汇总,通过评选,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教学。并对于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进行反馈,搜集相关的数据,展示优秀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提升教学的水平。
3.4科学设置课后作业
首先,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应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其次,课后作业应具备创新性,比如在学习完“小数除法”这一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交易流程、场地设计等进行计算,既能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作业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作业的设置应具备层次性,对待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在满足学生学习条件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更具探究性的开放作业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以更高涨的情绪来完成这部分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结束语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标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需要参考的主要依据,对于数学教育有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一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要从小学生出发,科学的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生主动的加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专注的进行数学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侯心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5.
[2]高娟.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