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继华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高中德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德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属于宏观上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技能,实现自我心理缺陷的有效疏解,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并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能够在充分渗透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健康发展。高三是学生进行知识总复习以及自我能力巩固的关键阶段。到了高三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已经基本确定,因此,就会使得学习水平中等以及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倦怠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会加剧学生的惰性,学生会认为“既然没有希望,那就玩得开心。”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和不爱学习,不愿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从转变管理观念入手,从以往的“成绩至上”转化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德育渗透的概念
德育渗透是在高中生的日常管理中以各种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中。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例如一些社团活动、文学活动和主题活动等,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影响。就像春雨滋养着一切一样,它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效的营养。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渗透下,高中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水平。
二、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高中班主任要想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古人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中可以看出微妙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因此,班主任的德育渗透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还提到了微妙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什么样的环境将创造什么样的人,这在现实社会中也得到了证明。一个在学者家庭中出生的人,受学术影响,他的知识水平肯定不低。此外,在心理学理论中,德育渗透教育就像心理学为学生提供的建议。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不直接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而是通过一些提示进行接触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它。
三、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加深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处于生命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他们的心理半成熟状态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失衡,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因此,在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将德育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然后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摆脱困境。教师不应急于判断学生的行为,而应深刻理解学生行为的动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然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有利于解决德育与智育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之间一直存在“双皮”现象。加上对主观理解的误解,许多老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专业知识,而道德教育与他们无关。这使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难以开展工作,效果不理想,加强道德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而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德育渗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实现德育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管理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德育是一种正规教育。实际上,除了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必要的知识灌输以外,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德育渗透活动来体验道德教育的精神实质更为重要。高中班主任要努力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将课上德育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转变管理观念,将德育纳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还是开展德育渗透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这个教学平台上,教师不仅要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积极渗透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例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从报纸和杂志中选择了一份关于有毒奶粉的报告。通过讨论和学习,我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了“三鹿奶粉事件”,并指导所有人一起探讨事件中缺乏商业道德的行为,诸如信誉危机之类的问题,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未来职业的特征。学生们普遍意识到,只为追求利益而忘记公义和无视职业道德的行为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阐明了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懂得作为当代有理想和道德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中,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誉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必须做到诚实守信,遵守法律,并强调社会道德。
(三)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一种环境来反映人的价值观,而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学生在家里都会受到父母以及长辈的宠爱甚至溺爱,这也导致许多学生的集体意识较差,相对自私和难以独立。通过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中形成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此外,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例如,班主任可以改变过去单一性的班级会议组织形式,发起特殊主题的班级会议,让学生能够玩游戏和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章程,对促进班级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设线上和线下的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渠道
要想实现学校和家庭之间德育教学的全面合作,就需要高中班主任能够搭建起良好的家校合育沟通桥梁,比如可以开设线上和线下的家庭与学校共同德育渗透教学渠道。班主任通过线上沟通平台及时将学校发布的教育指导,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告知孩子的父母,并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以此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而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可以贯彻到一线教学实践中。相反,班主任还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父母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德育方法,以达到推动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改革的目的。
总之,德育渗透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高中教育阶段所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百年计划,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班主任必须从思想道德品格、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花焕莉.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59.
[2]马跃.探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70-71.
[3]陆晓娟.高校思政教育中德育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6(1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