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管理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方向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唐妙玲
[导读] 学习是学生在各个阶段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唐妙玲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大兴镇太阳小学    
        摘要:学习是学生在各个阶段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班主老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也是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实践环节之中,教师为了做好小学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应该始终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观点,从小学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出发,把握其具体的特点做好学习管理工作开展方向的实际研究工作,以此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系统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的管理与协调作用下实现学习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班主任教师;学习管理;小学班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意识的初步培养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相对缺乏系统性,亟需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方式协调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管理的作用下更为系统地开展学习活动,以此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等多方面的进阶。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特征做好学习管理工作开展方向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此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
        一、以学生学习态度树立为方向
        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实践参与过程之中是否能够集中精力于教师的教学环节,是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有效性的重要主观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培养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与管理往往能够使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实践方向,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管理作用下真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课堂参与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学习管理工作中,笔者利用制定班级规定的方式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约束。并且为了保障班级规定的实效性,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到了规定制定的过程之中,使班级学生以集思广益的方式与教师共同构建了约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班级规定。这一规定的民主制定方式使得班级学生全员成为了规定的制定者,以参与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意识,这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遵守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的学习规范,以良好的行为投入到课堂学习环节之中。通过学习规定明确约束之下学生实践行为,学生将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并在课堂的坚持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从主观层面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有效性。
        二、以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为方向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环节之中去,并促成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以良好的方法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因此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作为管理方向,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管理与协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学习管理工作中,笔者常常会以树立学习榜样作用的方式,使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由学生内部进行推荐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知。例如笔者常常在班级中留意学生的笔记情况,并在发现班级中有学生的笔记整理十分系统之后,即鼓励该学生利用班会课等时间为班级学生讲述自己的笔记记录方式。这种方式在班级中成功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同学自己的学习方法介绍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真正与自身现阶段的学习活动相适应,并真正将其尝试落实在自身的学习活动实践环节之中去,由此促成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能够在良好的笔记记录习惯辅助之下更好地整理与巩固课程知识,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以学生学习节奏调节为方向
        良好的学习节奏能够使小学学生始终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以此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小学阶段的班级学习管理工作之中,班主任教师为了促成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还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节奏调节作为重要的管理方向,以此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真正以良好的学习节奏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始终凭借良好的学习状态得到更好的学习收益。
        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学生在笔者的组织之下展开了学习计划的制定工作。在尝试自主制作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地对自身一天中的学习时间进行统筹的规划,以此形成一个相对系统且具体的学习计划产生初步的规划性。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学习计划对学生的科学指导作用,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了更为合理的改进,使学生的学习计划中能够更好地遵循劳逸结合、学科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的原理,以此真正强化了学习计划对学生学习节奏的调节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与调节辅助之下,班级学生能够切实地依照学习计划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以此使学生能够形成更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以学生学习压力疏导为方向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之中由于小学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学生常常会因为考试失利或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挫折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环节之中产生厌学等严重的消极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该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为重要的实践方向,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减轻心理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笔者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实践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并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浮动或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明显的波动时,会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亲切和蔼的语气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信任教师,并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自身在近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这种建立起沟通关系与引导学生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说出自己的压力所在,并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作用下能够真正实现学习压力的缓解,为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奠定基础。
        五、以学生学习机制建立为方向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去,还应该通过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受到客观机制的作用,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心理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去,以此促成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与进阶。为此,教师要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激励方法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笔者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常常通过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学习竞赛的方式构建学习激励机制。在竞赛模式之下,班级学生会因笔者所提供的进步榜单等具象化的成绩浮动趋势而激发出自身的良性竞争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学生将为了取得更加好的成绩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环节中去,以此促成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竞赛活动的组织即为学习管理工作中所建立起的激励机制,这使得学生能够在竞赛的激励作用下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之中,真正从心理上促成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教师真正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作为出发点做好学习管理方向的研究工作,才能够真正使自身的学习管理模式与策略真正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之中切实发挥出协调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管理职能作用下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环节,得到多方面学习能力的进阶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相西红,刘洁.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
        [2]黄国驱.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文理导航,201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