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莲
广西浦北县张黄镇中心校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切实意识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式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自身首先应当不断汲取有效的管理经验,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进而有效增强班级管理的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班级管理经验,就如何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展开讨论,并为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方法策略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理念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班主任作为班级各项事务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不仅要担负着学生学业的进步与发展,更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切实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各项问题,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有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极其有必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彻底解放学生长久以来被束缚的思想状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也要主动放权于学生,对学生的班级生活进行有效性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内部的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比如,有些学生不尊重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经常在班级内乱丢垃圾,班主任便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相应的卫生督导小组,负责监督班级内的日常卫生情况,并定时更换小组内的成员,使每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其中,树立学生卫生环保的理念,增强班级卫生管理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其次,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切实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积极转变传统班级管理观念,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班级管理效果。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海报设计活动,根据班主任拟定的特定主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在海报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使学生将自身在美术、音乐等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其中,促使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予学生表达自身看法与想法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权威,使每名学生均能为班级管理献出自己的一份策略,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一)加强素质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育原则有效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很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理念的种种弊端。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观念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管理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前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力,并且对自我意识充满强烈的保护欲。如果班主任仍沿用传统的说教式班级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为其开展更多的自主管理机会,与学生一同对班级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共同讨论班级内部的各种问题,并一同研究其解决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班级管理形式能够产生积极性的看法,并增强了自身对班级荣誉的维护力度,努力为班集体增添荣誉。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多元班级管理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班主任自身而言,应当切实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创设与之不同的管理手段,充分保证班级内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说,对于低学段的学生班级体而言,该阶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而对于中高学段的学生而言,因为此时学生的学习经验在不断积累,自身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并且对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相应的认知,总的来说相较于低学段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学生的好奇心也在不断地增长,很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道德观念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
开展多元化管理模式简单而言便是结合学生个体、学生家庭、学生班级多方面因素为基础,为学生开展更具系统化的全面管理模式。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班主任应当为学生开展更为民主化的管理模式,鼓励每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内的各项事务,共同制定班级内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整体对于班规班纪的认可程度,使其能够主动地遵守,增强小学班级管理效率。其次对于学生家庭而言,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更不能忽视学生家庭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大影响,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从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了解更为全面,促进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而小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无时无刻不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性影响,同时也有消极性影响,而积极性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错位的影响不仅会使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扭曲,更会严重阻碍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自身应当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侵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关阳光健康的文艺表演活动,加深学生的健康思想的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为学生编排相关的诗歌朗诵、文艺表演、作品展示等,极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对班级内留守学生的关注力度,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班主任应当切实给予充分关爱,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之情,使这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家访等形式,在节假日时期利用空余时间到留守学生家中为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学生满满的关怀,弥补其情感上的缺失。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核心角色,是保证班级稳步发展与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前提保证。增强小学生班级管理效率,不仅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更需要将学生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其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班级管理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裕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解读[J].考试周刊,2018,(20):186.
[2]尹寒梅.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8,(12):140.
[3]王莹,张宪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中外交流,2018,(5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