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章学辉
[导读] 新课改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章学辉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新课改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是学生高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具有意义。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为依据,让教师将日常教学经验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学习物理理论,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课堂案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改革告诉我们,构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要从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和凸显课程的综合化两方面入手,将物理课堂教学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成功整合。物理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物理的理论过程中,构建适合自己提高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基于新课改革的理念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对高中物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高中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对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及课堂案例,培养高中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条应用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求同存异。教师教学大纲的设定要重视高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的紧密关联,课堂案例要善于运用日常生活知识来印证高中物理相关的理论。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概念根本和实际生活无关,造成这一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教学活动中经常脱离了实际生活,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概念,它的的意义在哪。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只剩下符号,其应用和蕴含的文化精神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求知欲,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充满好奇或兴趣,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的思考,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思考与研究。
        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的“相对运动”等知识概念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拓展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比如在火车站等待火车启动时,为什么对面的火车在移动时会让人产生自己的车已经启动的错觉;黑也是能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等等。经过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生活化情景教学方法,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主动参与性。
二、借力现实生活,扩展学习内容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因为高中物理所包含的内容多,知识面广,有些概念和规律非常抽象和复杂,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很多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如何让学生通过现实的教学题材和具体的演示过程,将抽象变为具象,建立思维逻辑,进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概念,这就需要教师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扩展物理课本内容各方面的关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现实生活的的真实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潜力,最终掌握需要学到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惯性理论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以亲身参与与体验为何人摔倒时身体向前倾而不是向后倒;在学习“共振”概念时,引导学生思考洗衣机在脱水时,机身为何会出现剧烈晃动的情况。这些鲜活的教学题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营造勃勃的生机,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把琐碎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化的概念体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得能力。
三、引入生活问题,提升学习体验
        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条件。虽然目前学生可以通过接触科技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以及见识各种自然现象和景观等,但在上树的事物新鲜感过后,学生仍然会感到困惑。

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的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总结,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将高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疑问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家器家电为何大多是三个孔;不同功率的电器开关怎么转换使用;如何通过电笔来测小电器电路是否损坏等等。经过实践证明,目前大多学生都会对上述情况有所疑问。所以当教师对上述问题和学会进行详细探讨时,是以学生的求知点为前提的,即把学生当做了课堂的引导主体。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一定会全神贯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这种探究式的体验学习教学可以运用到其他教学的各个领域。
一、设计物理小实验
        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实验的支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效果,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开展与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在此,笔者将结合完全失重实验的创设方法对其展开分析与探索,并且会结合小实验的方法将之完整的体现出来,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实验用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子,利用该瓶子对完全失重实验进行完美的诠释。
        例如:教师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可以将矿泉水瓶子的底部开几个小洞,然后再将矿泉水瓶子中加入蓝色的墨水。此时,墨水便会顺着矿泉水瓶子底部的小洞慢慢地流出来。此时,学生可以发现,蓝色墨水是因为重力的缘故才从矿泉水瓶子中留下来的。而且,因为矿泉水瓶子底部已经开了多个小洞,所以矿泉水瓶子的底部无法有效的支撑重力,从而导致墨水从小洞留出。接下来,教师可以换一种方法将完全失重的实验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将矿泉水瓶子和蓝色墨水同一时间放置在一个失重环境中,然后让块矿泉水瓶子和蓝色墨水同时下降。最后会发现,矿泉水瓶子待着墨水降了下来,但是瓶子当中的墨水并没有流出来。此时,学生会明白,两者在这一时间虽然是接触的。但是两者之间的最用力却是零。因此不存在分离的现象发生。
        又如:教师可以将矿泉水瓶子的底部打一个洞,然后在瓶子当中注入蓝色墨水。随后,教师在将矿泉水瓶子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开始移动此时,蓝色墨水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从矿泉水瓶子低端滴落下来,而且低落的速度是运城的。这一方法类似于打点计时器的计时方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分析教师在移动瓶子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或者也可以让学生用来判断墨水在矿泉水瓶中的流速是多块。另外,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墨水统一聚集在地面的某一个点上,而且在矿泉水瓶子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打点的时间、流速和滴落的速度会随着小洞的大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再如: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可以将矿泉水瓶子放置在桌面上,然后用一根绳子拴住一个可以放进矿泉水瓶口的重物。此时,处于水中的重物便会随着瓶子中的水慢慢地飘起来。当瓶子中的重物浮起来之后,教师在将瓶子的瓶口拧紧,然后将瓶子倒立起来,做“龙卷风”状的运动。此时,学生会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瓶子中的重物自己竖了起来,而且开始绕着矿泉水瓶子的外表转动,且越转越快。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会明白,在惯性运动构成中,矿泉水瓶子当中的水需要在原有的状态下从反方向开始运动,这样便可以促使水中的重物发生相应的运动,且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中心工作。高中物理教师如若能将有关物理知识的日常生活教材与物理学科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智慧成长。
        参考文献:
        [1]边宗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93.
        [2]崔玉鹏. 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渗透的学科育人作用及教学策略分析[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