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房红雪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逐渐进入初中数学课堂。

        房红雪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131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逐渐进入初中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自主教学在实践中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重视,分析和探索,并采取科学的策略,不断完善自主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数学作为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科目。学生不仅必须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独立探索,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内容
        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方法包括问题指导,问题发现和问题情境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运用自己的一些感官体验知识。在教室或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了解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
        二、初中学生数学课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这一阶段,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学习时缺乏学习计划。一些学生会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直接听教师课堂讲授知识,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并且不知道如何使用特定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身的主动意识,学习兴趣,自律能力等。如今,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些作业教师不检查,部分学生就不会按时完成。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律,无法直接面对教学难点,他们放弃了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缺乏自我意识。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他们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三、初中数学自我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数学教科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以便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师作为指导,应激发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科书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编制的,教师应充分诠释和整合数学教科书,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数学教科书,让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数学教科书学习的内容,以系统地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知识,独立阅读,总结规则,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出相应的目标。他们心中有目标,学习行动会更加有效,并逐步让学生朝着自律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使用该教科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并成为学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反映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教科书和自主学习时,我们必须尊重和关爱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学感到学习很有趣,并愿意努力学习。
        学生渴望独立阅读,他们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以便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专注于教学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理清数学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为学生创造独立的阅读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紧密联系生活与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将学生的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加强指导,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时间有限,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所不同。优秀学生的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对于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我探索式学习方法非常适合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正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趣味性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学习指导,使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期望,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越来越积极的互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知识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撒播学生学习兴趣的种子,鼓励学生努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控制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具有足够自主权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要有效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和多种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帮助。他们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学生沟通,逐步改变他们的被动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例如,课前预习是一个很好的自学习惯。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并让学生提出问题。预览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自我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和准备下一个学习内容,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然后集中精力解决和改进课堂学习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灌输式”教学方法,它使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师生的有效互动,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完全遵循教材,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忽视学习过程,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探索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要摒弃固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学习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好的欲望。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要专注于学生错误的问题资源,专注于学生的自我探究式学习,这将有更明显的教学改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中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弱点,并为学生提供特殊的指导和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知识。学生还可以分析自己整理的错题,以找到自己的缺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改进。
        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及时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并通过错误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下次不再重复类似的错误。在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过程中,教师会进行适当的评估,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的错误之处,促进学生严谨思维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还可以分组合作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在分组中相互核对,共同开展合作和探索,充分利用错题本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月末,期中和期末考试,并对错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纠正。在独立和合作探究的研究中,学生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可以迅速提高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全面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浙南.浅谈初中数学的自主探究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63-64.
        [2]何惠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华夏教师,2018(3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