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占萍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教育局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教学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作为数学教师应遵循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概念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通过独立参与和协作的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发展。
关键字:初中数学;新课程概念;教学策略
新初中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练习数学、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并独立开发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储存库,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但是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是教师所投入到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学生有机会接受知识,并且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行动、研究、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与同学和教师合作,共同讨论和发现新知识。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标准明确规定:使用数学思维技术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以增加对应用数学的理解的初步学习;具有先入为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充分开发情感态度和一般技能等等,基于这些内容要求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体系已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要求逐渐转变为基于学生技能发展的主流途径。这要求初中教师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并努力创建一个新的数学课程体系,其初中生是课程教学的关键部分。了解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步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教师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概念,教师自身必须积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并将新课程标准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灵活使用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数学教科书是课程目标实施的体现,是有关学生如何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技巧,以及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使教学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化。与旧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里有大量实例和练习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并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以便学生可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大变化和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进行恨到程度的教学改革。需要对新教科书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对新旧教科书的变化有充分的了解;需要根据教科书改革的要求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灵活使用新教科书。教师需要能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可以正确添加和删除教学资料或调整联系顺序,并通过查找相关材料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学生分析新教科书,充分利用新教科书,研究和应用有关教科书知识的能力,然后有机会自行学习。教师不能在讲课中遵循原文,也不能遵循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必须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现代方法、几何形状等,指导学生使用教材,善用教材并与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照搬课本内容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让每个学生都等待提供知识,而应让学生根据与世界交流的独特经验来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并通过与他人交流来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教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完成该过程的一项实践活动,这是师生互动和教学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领导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在总结后认真选择教学问题,关注反馈问题以及调整使用的教学工具。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次要,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敢于“奔跑”教学,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动手学习。例如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教科书;为学生提供抽象的推理,为学生提供讲话的思路;要讨论的问题;为学生找到的规则;为学生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的错误以及要做出的结论。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敢于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科学思维和积极创新能力,才能将知识内化并升华为个人素质。因此,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教育的真正关键要素,将学生视为起点和目标,在课堂上实行民主的教学和管理方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寻求差异和创新,敢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问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维状态为“等待答案”,实现“发现创新”的目标。
四、完美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
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更加注重通过探索研究和创造力来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应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达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应注意学生在学习方法、接受知识、运用实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在为学生进行教育研究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技术,并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知识。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图形》时,教师将大量有趣的图片和对象带到课堂上,以便学生可以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大量几何形状,同时确保了学生们能在课后发现自己的生活的各种图形。
五、考虑学生的主观性,保证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的过渡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不能专注于数学知识,而是努力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教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鼓励学生学习上。在主观能动水平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和改进。充分理解知识提供与教学技能之间的联系,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权、自主性、提问和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和个体地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听从和被动地接受知识”观念,并着眼于通过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动手实践、自学、协作学习和创新思维,以便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研究,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教育独立寻求团体帮助和合作,养成学生的自我研究习惯。
六、总结
总的来说,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那样,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教学活动是为学习数学的学生而准备的。过程活动是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开展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许多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首先,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和实践规律,强调学生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入手,让学生运用生活中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并获得直观的知识体验。在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时,教师应该开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在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需要善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身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主动权,并学会独立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启香.论新课标思想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9(22):46.
[2]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