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夏毓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教学要求,

        夏毓
        宜宾市兴文县太平初级中学校    四川省 宜宾市 644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在现代的教育领域发展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阅读与写作又作为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达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教学策略,并逐步抛弃之前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以读导写;丰富写作素材;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且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的能力,便可以采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来对学生加以指导。教师如果能够正确采取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策略,这样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还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重视对语言或者素材方面的积累,并鼓励学生能够将积累到写作技巧渗透到之后的作文写作中,再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达到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读导写,展开情感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审美来参透文章背后的内涵和情感。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已经具备自己的情感和审美,因此,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并不单单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过程,更是让学生进行思想感染和情感感悟的过程,这才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以情感角度为切入点来展开教学,并通过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借物抒情或者寓情于景的名人名篇,来让学生在感受文学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或者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的悟性。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来积极主动的投入都对文章的阅读中去,又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写作时也能带着情感和思想,从而能够达到增加学生作文写作的真实性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授时,由于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鲁迅先生在的童年趣事,是作者借着有趣和谐的场景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很明显,作者在文章中重要运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所以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首先我会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让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还要从字里行间推断出本篇课文的基本情感基调。在学生通读完之后,我会通过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重要情节,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诙谐幽默的场景,并趁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呢? ”,并让学生就这些问题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以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对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丰富的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把当时的情感和从当时到现在的情感变化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分享童年趣事的同时,激发了创作欲望,这时我便会趁热打铁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并让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的写作手法来带着情感和思想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还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自信。


        二、以读促写,丰富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不仅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准则,还是让学生能够用书面形式表达情感的一种的重要方式,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学生在一拿到作文题目时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情况,还有的时候会出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存在千篇一律毫无情感的现象,这样的作文写作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不仅能够给人以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还能够使得文章看起来有血有肉,深入人心。但是,各项素材的选取以及写作技巧的积累还是学生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
        例如,在教授《壶口瀑布》时,因为本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壶口瀑布的美,是一篇写景物的佳作,因此我便会在对这篇课文进行讲授时,来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其中的优秀素材和写作技巧。首先,我会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并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或者修辞手法标记出来,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还能让学生在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帮助学生丰富了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发挥出来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最后,我会教给学生在写作时选取素材的方式,还会建议学生阅读一些优秀杂志或者课外书来开阔自己的语文视野,并让学生在将优秀素材收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实时翻阅,以在提高素材利用率的同时,还能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以写促读,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之前,肯定是先要知道优秀的文章是“长什么样的”,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利用“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围绕课文内容来为学生设置衣服那个的写作主题,以让学生为了在作文写作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课文阅读中去,总的来说,阅读是学生直接提升写作水平的直接途径,利用写作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佳办法。
        例如,在教授《观沧海》时,因为古诗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具有凝练难懂的特点,而且相对于学生来说年代由于比较久远,难免会为学生的理解古诗内容增加难度,甚至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畏难心理。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会采取“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在为学生讲解完古诗中的重点字词之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结合课文注释的方式来试着对每一句古诗进行翻译,并在学生自主翻译之后为学生加以明确。然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在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来以第一人称进行故事创作,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创作的古诗中必须包含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古诗背景等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故事创作时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还能让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故事写得更加引人入胜,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古诗的深入研究中去。这样的“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不仅有效的激起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还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可以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以及丰富写作素材,还能在写作教学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好阅读的好习惯。因此教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具体的“读写结合”的应用策略,以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同时达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又能够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妙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6)
        [2]周浩.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