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浅议读写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陈凤
[导读] 新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阅读系统增加了清晰的语言提示,而独立阅读文本增加了旁注,

        陈凤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昆仑中学255129
        摘要:新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阅读系统增加了清晰的语言提示,而独立阅读文本增加了旁注,阅读提示和知识补充。所有这些变化意味着与学习的主要目标相一致的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还应该使用它来更好地设定教学方向并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辅助系统;方法
        本文根据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部分编辑版本,其结构要素和书面内容,简要分析了如何系统地和科学地使用阅读辅助系统以使其价值最大化。
        一、阅读辅助材料以设定学习目标
        (一)教与读。教学的目的是衡量教学活动预期的标准,即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标准。实际上,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有偏见的或不合理的,这在选择其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因此,重要的是要清楚地知道“教什么”而不是“如何教”。只有明确了教学主题,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的科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目标的发展应具有几个特点。首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某些教学要求;其次,必须易于管理,清楚地描述和精确表达,并且在某些学习后可能会改变行为;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方面,以及为全面实施而提供的大量资源。具体而言,鉴于课程标准中每个年级的特定要求,有必要协调特征以提取相关的有效教学资源,并使用教科书阅读辅助系统来尝试找出并理解教科书编辑的写作意图,从而完成目标。这里应该提到的是,课程系统是一组满足课程标准和文本特征的知识和技能。这可以看作是三维目标的简洁体现,因此需要依赖课程的选择,帮助使用阅读辅助系统,最后根据操作系统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春季课程中,本节的提醒是注意阅读声音,想象情况,欣赏风景之美,尝试弄清楚语言。另外,提示还表明该文章是散文,但是像一首诗。因此,结合文章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在上课和课后研究,部分内容的积累和扩展之后,教师可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的:重新阅读以鼓励联想,想象文本中的场景,并欣赏古典文章中修辞表达的美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选择一些不错的文章来帮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
        (二)独立文本。与教学课本相比,自读课文省去了课后的部分内容研究,积累和扩展。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整合教辅系统,以使所有文章都具有独特性以及文本评论和阅读提示的作用。例如,在《四个雨季》中,这是一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第一个自主学习的书,语言很美,给“雨”的形象赋予了象征意义。另外,文本中隐喻和拟人修辞的使用是非常合理和丰富的。根据先前的修辞学知识和本单元的要求,教学实践自然要求学生品尝这种美丽的文学语言并学习阅读的重点。通过查看文章的旁注,“通往下一个话题的开放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吸引学生关注文章中不同的“雨”图,并使学生的意识集中在经历四个季节的不同降雨特征上。可以看出,文本中的旁注和阅读提示强调了对文本主题的深入体验,并增加了一个代表性的段落。这些技巧告诉教师和学生在哪里选择以及如何感受课文的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其定义为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可以确定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二、选择教学方法和阅读辅助系统
        语文教学的开始是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问题后,需要考虑如何确保达到学习目标。这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将分段教学呈现为“感知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技巧以品评其表达效果”,此处选择的片段是“春季花卉图片”的一部分。首先,教师介绍唐诗,以鼓励学生阅读唐朝诗人句子,并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听第四段自然句,其中描述了使用的修辞。指导学生识别并总结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和功能。例如,“红色像火,白色像雪。”这句话用隐喻和平行修辞来描述不同鲜艳色彩的主题,令人惊叹的语句。

另一个例子:“到处都是野花:各种各样的,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像眼睛一样散落在草丛中,像星星一样闪烁。”在一个比喻中,突出数字和颜色,使用拟人化来写野花。这些案例与课程前的单元提醒要求结合在一起。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联想来重新分析课文中描述的图片,然后实现“掌握口头表达并品尝句子表达效果”的教学目标。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自学阅读,都必须充分研究课本阅读系统,根据教学规律选择教学方法,以设计出真正满足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内容。
        三、根据教科书的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主题培训是指在完成整章的阅读培训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审查和梳理同一类别的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章主题进行写作培训,以便更有效地吸收学生所学和习得的知识。例如,查看《孔乙己》等文章,哪些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问题中介绍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快速了解教学的主题,学会捕捉真实的细节以突出对象的描述并使其更加逼真。找到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后,请转到下一个链接。这些文章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根据多媒体视觉选择,具体描述等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根据本单位语文趣味对话的主题语言交流效果的最差和最佳,该主题为符号图像,学生必须使用详细的描述。要捕获或描绘深层图像,并使用适当的场景进行准备和设置。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当,能够表达真实的感觉,组织清楚并且具有完整而适当的叙述。或者,可以直接要求学生针对“周围的人”主题撰写清晰的作文。
        (一)阅读前写作。预读写作旨在防止学生仅根据其原始写作经验和能力来预读与文本相关的文章,并指派学生撰写与所教文本相关的主题,从而真正完成文章的材料选择和概念。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写作。
        (二)写和读。以写作作为总结课外阅读的主要方法,然后提出要点和实质内容,参考课外课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并积极地养成学生的生活习惯。例如,教科书中有两篇名为《项链》的文章在九年级的第一卷中。尽管标题相同,但不同的文本在内容,描述方法和叙述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写作特征。教师可以这样做扩大比较,阅读以理解类比,并鼓励学生自觉学习。
        (三)展开并实用。通过指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故事结合起来,教师应让学生适应考试的学习成果,注意周围的一些细节,并收集有力的材料以进行发现。最后,通过在教室中阅读和交流来显示结果,从而使写作真正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
        四、听、说、读、写的一体化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与作文教学必须形成一体,促进读写之间的相互转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打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界限。作文教学“化整为零”,写的训练融合到读的过程当中,重组读写训练的内容、形式,形成一个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结论:总而言之,在基本识字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已成为真正的需求,并且需要完成语文教科书初中教科书阅读辅助系统,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应比较以前的教科书,以发现和探索其内在价值,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全面,透彻和实用的改进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打破传统阅读课与作文课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构建了更为灵活、更有实效、更富情趣的“读写一体化”活动,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实现了主体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小霞.初中语文读写互进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上),2017(03):59.
        [2]安振梅.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91.
        [3]张宏.以读引路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7(0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